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担歌

担歌

明清时壮族男青年赠给情人的信物。流行于广西南丹及浔州府等地。在一条普通的扁担上,契刻着花鸟和用“方块壮字”写的“壮歌”歌词,然后涂上颜色,显得格外醒目而美观,故称。为男青年所制,赶歌圩时,随身携带,遇到意中姑娘,则赠之,作为定情信物;也是壮族民间婚聘的礼物。有祝愿百年偕老,共同生产发家之意。李调元辑《粤风》卷3载有“担歌”数首,其一云:“送条闲肺榕,许名同过照;雷眉么好炒,送年少便厘。”通过原书注释,知其歌内容大意是:赠条榕木担,权作表记存,担轻情意重,尤贵人品佳。今兼通汉、壮语文者观之,尚不难辨认其为壮族“勒脚欢”。

猜你喜欢

  • 纳尔吉河卫

    见“纳剌吉河卫”(1274页)。

  • 张浩

    ?—1163金朝大臣。字浩然。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本姓高,为高句骊始祖东明圣王朱蒙之后,曾祖霸仕辽时改姓张。通经史,尤长于诗。天辅(1117—1123)中,金太祖

  • 四捷军

    契丹军名。契丹在与宋战中,所获归降者分置二部,一为四捷军,一为归圣军。《辽史·百官志》载有四捷军都指挥使司,属南面军官职。

  • 国语骑射

    指满语和马步箭之功。清代帝王提倡满族人等勤加学习的口号,从而定为基本国策。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竭力遏制满洲人逐渐汉化,以金代世宗的政典为范,教诲本族人遵循旧制,毋忘语言、

  • 大荒

    指遥远的荒野。《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为大荒之野。”又指我国边疆地区。《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即今长白山),有肃慎氏

  • 北魏平文皇帝

    见“拓跋郁律”(1360页)。

  • 营州道

    渤海王城赴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营州为古代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重镇,唐于此设平卢节度使,兼管渤海等东北诸族。“安史之乱”(755—763)前,渤海与唐联系常通过营州或

  • 卧尔托彦

    即“倭尔托彦”(1889页)。

  • 赁预笃温一腊

    见“预笃温稍瓦直”(1962页)。

  • 大㚖

    1088—1155金初将领、大臣。亦名挞不野。渤海人。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迁居东京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辽末,被征入伍,与阿骨打军作战,兵败,脱身至宁江(治今吉林省扶余县石头城子)。城破,出逃,为女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