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辽刻石经
契丹时期于北京房山云居寺镌刻的石刻大藏经。房山石经勘称宗教史上一大壮举。始于隋末唐初,前后断续千余年,几将重要佛经刻竣。据1956年调查,大小经板共1万5千余块,刻经1千余部,3千4百余卷,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全部密藏于石经山洞穴中。刻经所据底本精良,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内中以唐、辽、金三代所刻数量最多。辽刻尤具特色,以※“契丹藏”为底本,又改唐巨型碑式为小型石块,照卷轴式样雕刻,1纸1石,字体整齐,易于对照整理与保存。
契丹时期于北京房山云居寺镌刻的石刻大藏经。房山石经勘称宗教史上一大壮举。始于隋末唐初,前后断续千余年,几将重要佛经刻竣。据1956年调查,大小经板共1万5千余块,刻经1千余部,3千4百余卷,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全部密藏于石经山洞穴中。刻经所据底本精良,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内中以唐、辽、金三代所刻数量最多。辽刻尤具特色,以※“契丹藏”为底本,又改唐巨型碑式为小型石块,照卷轴式样雕刻,1纸1石,字体整齐,易于对照整理与保存。
见“秃里”(1082页)。
?—1653※叶尔羌汗国宗室。东部统治者※阿都刺因汗次子。其父死后,于1634—1635年为吐鲁番总督。1646年,遣使向清朝进贡,顺治帝特敕谕奖励。反对其弟※巴拜汗侵扰甘肃,主张同清朝友好相处。
即“沙卑城”(1128页)。
1850—1930维吾尔族诗人。新疆叶城县人。童年受学于父。后至印度新德里读书,学习阿拉伯语、波斯语、印度语,兼攻医学和物理学。后回国在家乡就医,兼任伊斯兰教高级经文学校教师。业余进行诗歌创作。著有《
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年号。1341—1368年。1368年惠宗北走应昌后,仍沿用至正年号,至1370年,凡30年。
高句骊国军职名。其名仅见于《新唐书·高丽传》。比唐之中郎将。其上军官称※“大模达”。
即“额古都娘娘”(2535页)。
明末至解放前保安族社会中农民阶级的一个阶层。其来源主要为破产流落该地的农民及当地的孤儿与无房地、无依靠者。政治经济地位较长工略高,稍有自由。租种土地,与贫苦农民一样遭受剥削与压迫。平日要承应地方头人的
吐蕃王朝传说中的第七位赞普。姓悉勃野。达赤赞普与王妃拉温莫之子。藏书称以其六世祖※聂赤赞普为首的七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其为之一。《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无此赞普名。
1302—1347元朝大臣。又译帖木儿达失、铁木儿达识。康里氏。字九龄。康国王※康里脱脱子。幼入国子学,后事武宗子和世㻋于藩邸。文宗(1328—1332在位)朝,历任礼部尚书、陕西行台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