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恰域万户

恰域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简称恰万户,别作恰域拉主、恰拉主,《元史》作札由瓦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与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思藏设置“郡县”。约于五年(1268),完成乌思(前藏)、藏(后藏)各地之调查,总制院任命萨迦本钦统领乌思藏三路军民各万户,后并于乌思藏各处置13万户,乌思地方有6,恰域万户为其一,治所约在今西藏隆子县加玉。该万户与嘉玛万户(即加麻瓦)两处共管民5900户,各辖其半。其地方领主称第悉(藏语,意为“执政”),为恰巴氏家族掌管地方政务。元建国前,曾有雅隆地方(在今西藏曲松县拉加里)首领第悉觉噶联合蔡地方(在今拉萨市蔡公塘)首领等议投蒙古。元末,为帕竹所兼并。参见“乌思藏十三万户”(353页)。

猜你喜欢

  • 尼尔巴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地位在格斯贵喇嘛之下。办理庶务、会计事项。也有在德木齐之下掌庙仓或佛仓庶务者,俗称办事喇嘛,也有的职司催租、募缘、采购米粮、添置法物、整理用具等。

  • 禁约青海十二事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古之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主要内容有6方面:一、不准青海蒙古人自称盟长,并扰累番众。二、不准和硕特部兼并喀尔喀、辉

  • 南诏西岳

    南诏封山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以高黎贡山(又作高黎共、高丽共、高良公,一名昆仑冈,在永昌、腾冲之间,山下平川、草木不枯,有瘴气)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山在怒江西岸

  • 永宁纳西等族反土司斗争

    见“永宁起义”(638页)。

  • 别思寨安抚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宣德十年(1435)五月置。以当地头人饶蛒为安抚使。隶董卜韩胡宣慰司。正统八年(1443),遣人入贡。十年(1445)以饶蛒伪造宣慰司印,诈称宣慰使,被董卜韩胡宣慰使司都指挥同知克罗俄

  • 马以思

    1919—1944近代地质学者。女。祖籍四川成都,回族。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9·18”事变,东北沦陷后随家辗转至四川。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地质学系,入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练习员。1944年

  • 官尔

    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之以土官,其中2人被封为此官职,即巴洪官尔、沙瓦官尔

  • 道使

    即“处闾近支”(588页)。

  • 青海马帮

    系指解放前每年由青海往西藏拉萨等地经商的20—30家行商,为驮运货物而结成的骡马商队,最多时有骡马3—4千匹。除驮运内地出产的绸缎、布匹、酒、醋、红枣、挂面等物品外,也有一部分骡马在西藏出售。

  • 火西

    傣语音译,意为“什夫长”。传说最早是傣族军事组织中的一个基层单位,每10人编为一个“火西”,设一头目称“乃火西”,后来逐渐蜕变为行政组织。系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陇”之下村寨之上的一级行政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