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必里公之乱

必里公之乱

元代吐蕃地区事件。一称止贡寺之乱。“必里公”一作“速儿军”,元代对藏语“止贡”的汉译。自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教派高僧仁钦贝(1143—1217)于藏历土猪年(南宋淳熙六年,1179)在必里公地区(今西藏拉萨市辖区墨竹工卡之直孔区)建寺,创止贡噶举教派,至元初,势力强盛,宣政院于其地置迷儿军万户府,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深得世祖弟旭烈兀支持。万户长曾受封宣慰使衔,与诸万户并受萨迦本钦(长官)之节制。至元二十二年(1285),必里公万户杀萨迦寺座主作乱。二十七年(1290),又引旭烈兀部(时旭烈兀孙阿鲁浑为伊儿汗)之蒙古军至乌思(前藏)为援,世祖命西平王所部铁木儿不花率蒙古及吐蕃军讨伐,旭烈兀部蒙古军战败引还,据必里公,执杀为首倡乱之止贡禅师,并焚毁寺院。藏文史籍称此事件为“止贡林洛”,意为“必里公寺之乱”。

猜你喜欢

  • 土府照磨

    官名。府照磨为知府属吏,职掌收发上下文移,磨勘六房宗卷。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土府,亦设此官,以当地头目为之,秩从九品,给予铜印、敕书,赐以冠带,准世袭。职承土知府之命,办理本辖区内有关事务,助理守疆

  • 术汗可汗

    见“木杆可汗”(259页)。

  • 图们江

    江名。又作驼们、统们、徒们、土们,皆同音异译。别称豆满江、土满江、高丽江等。源出长白山南麓分水岭。东麓分下乙水、石乙水二源,东流会碧桃花甸南,合东北流,经红土山、红土河自北流入。东经长山岭南,分别有长

  • 涿邪山

    即“涿涂山”(2118页)。

  • 椒山玛瑙长官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七年(1374)置。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以土官后裔刘再贵招徕流散土民,复长官司,隶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仍授原职。雍正(1723—1735)年间,

  • 萧牙里辛

    见“庄敬皇后”(878页)。

  • 秃发文支

    十六国时期南凉将领。鲜卑秃发氏。曾奉秃发傉檀命,攻南羌、西虏,获胜。封兴城侯。晋义熙二年(406),受命镇守姑臧(治今甘肃武威)。历封湟河太守、镇南将军,为南凉主所倚重。因荒酒愎谏,不恤政事,为邯州护

  • 札西贝母

    1379—1449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高僧。宗喀巴弟子,西藏哲蚌寺创建者,尊称绛央却杰(意为“妙音法尊”)。生于桑耶地方,出家于泽当寺。于桑浦寺从聂贵仁桑等听《波罗密多经》,《因明学》;于觉摩垅

  • 奕?

    1840—1891清末大臣。宗室贵族。满族,爱新觉罗氏。号朴庵。道光帝第七子。异母兄咸丰帝即位,封醇郡王。同治帝即位,选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十一年(1861),参与慈禧太后与奕訢发动的

  • 额和内

    见“敖洛克腾”(17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