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德格土司传

德格土司传

书名。全名《吉祥历代德格法王传善佳宝蔓诸欲宏扬》。作者为多吉日巴赞巴强巴衮噶桑结丹贝结赞,简称※强巴、衮噶坚赞(藏族),为德格王系第四十五世,即俗称第四十五世德格土司。41岁受戒出家,兼德格更庆寺主。搜集其家世史料,撰成此书。成书于清道光四年(1824),一说八年。以木刻版行世。全书56页。记叙德格土司先祖以来四十五世历史及事迹:其先祖为吐蕃松赞干布大臣禄东赞后裔,禄东赞长子绛巴贝为避祸携家逃到康地林域一带。自第一世到二十四世,经历唐、宋,均从事本教及宁玛派宗教活动,首建康区第一座寺院岗托寺。元时二十七世德格土司乌金巴之弟宁玛派索朗仁青,传说曾为帝师八思巴侍者,后受元封任多思麻千户长。二十八世土司大哇桑波亦曾袭任此职,以白玉境内萨玛寺为首府。三十三代土司洛珠刀登(简称鲁图),将其家族势力扩展至德格地区。并自封第一代德格王。明末三十九世土司拉青强巴彭措,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将被消灭的白利土司的大片割地赠给拉青。德格土司势力亦强。四十世土司阿旺扎西主持创建藏区著名宁玛派寺院佐钦寺。四十二世土司丹巴次仁降清,封德格安抚使,创建德格印经院并刻印德格版藏文大藏经。四十五世土司即本书作者。德格土司对甘孜川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甚大。该书雕版今存德格印经院。1989年西藏人民出版社以排印版问世。

猜你喜欢

  • 熬茶

    藏、蒙古、土、纳西等信仰喇嘛教各民族的一项宗教活动。又称“熬广茶”。是到寺院礼佛布施的俗称。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西藏喇嘛教素有饭前熬一锅酥油茶,于开饭时饮用之习俗。故凡到寺院礼佛

  • 社师

    清代在台湾高山族社学中任教老师。康熙朝统一台湾后,不断倡导在高山族村社办学,鼓励高山族子弟入学读书,专门聘请一些“通番语”、“熟文理”的汉人任教,教学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等古籍,向高山族儿童贯输儒家思想。

  • 扁担亲

    见“瓜藤亲”(584页)。

  • 西燕

    十六国时期地方政权。史籍一般不入十六国之列。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之鲜卑慕容氏所建。建熙十一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鲜卑4万余户被徙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前燕国君慕容儁子慕容泓乘前秦淝水之

  • 中州集

    书名。金末元初人※元好问所编金代诗人诗词集。凡10卷,附《中州乐府》1卷。因作者多集中于中州一带,故名。成书于金亡以后。是集选录金显宗、章宗及金代249人的诗词,凡2261首。选录标准在于借诗以存史,

  • 赞善王

    明朝授予灵藏地方(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及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藏族政教首领的封号。永乐四年(1406),其僧著思巴儿监藏遣使入朝进贡,命其为灌顶国师。五年,封为赞善王,国师如故,赐金印、诰命

  • 金牌

    见“信牌”(1687页)。

  • 马湖蛮

    古族名。亦称“马湖夷”、“董蛮”。居马湖江右,约在今四川省雷波、马边、峨边一带。唐属驯、骋、浪、商四羁縻州地。首领姓董氏。驯、骋、浪三州大鬼主董嘉庆被封为归义郡王。宋开宝七年(974),德化将军董舂惜

  • 洪孝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 固山达

    一作固山大,满语音译。官名。清初管辖驻防营官兵和内务府管辖匠役的官员。①驻防长官。顺治(1644—1661)间,草创各省驻防,即以此职授官遣戍之。如勋旧佐领唐国政(承管佟图赖原立的佐领),初次出任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