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古鲁
见“康古六”(2101页)。
见“康古六”(2101页)。
见“绥靖城”(1971页)。
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一般指年60岁以上者为“老”。汉孝景帝二年(前155)令男子年20始服役;晋武帝平吴后定男子年16以上至60为正丁,年12以下,66以上为“老小不事”
书名。清代韩超撰。1卷。作者号南溪,官至贵州巡抚。与胡林翼等镇压咸丰至同治年间的苗民起义。书中较详细地记载咸丰五年(1855),台拱(今台江)等地苗民起事过程。有《振绮堂丛书》本、《韩南溪四种》本等。
见“兀鲁”(107页)。
契丹节日仪俗。立春之日。皇帝出就内殿,拜先帝御容,臣僚于殿前石阶合班,拜。帝进御容酒,戴幡胜,并赐群臣。随之与土牛前上香,三奠酒,教坊动乐,侍仪使跪进彩杖。帝鞭土牛,臣僚跪左膝,受彩杖。司辰报春至,鞭
亦作状达、专达等。满语音译,汉译“什长”,即十户或10人之长。清初满洲等族居民住户中和军事组织中基层单位的管辖人。(1)满族村屯居民中,每以10户立一长;遇出猎,亦以10人立一长。于游牧部落蒙古中,制
普米语音译。或作“培米”。云南宁蒗地区※普米族的自称,意为“白人”。参见“普米族”(2291页)。
见“撒剌卫”(2493页)。
女真文字崖壁墨书题记。书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乡红光三村南山坡石砬子上。此为两山谷相交处,座西向东。题字距地面半米,相近两处,可辨者70余字。
见“撒剌儿卫”(2495页)、“失剌卫”(5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