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库库河屯

库库河屯

城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身,亦译库库和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明隆庆六年(1572),在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主持下,由蒙汉等族工匠动工兴建。万历三年(1575)建成。应俺答汗之请,由明神宗命名为“归化”。九年(1581),进行扩建,“修罗城周围二十里”。该城位于北纬40度74分,东经111度37分。北屏大青山,南临大小黑河(黄河支流)。座落在黄河故道冲积层形成的土默川(旧称云中川、敕勒川、白道川、丰州滩等,即今呼和浩特平原)上,海拔1066公尺。建筑宏传壮丽,“具有八座奇美楼阁之城”,内有俺答汗居住的顺义王府,为精工修造的“玉宇宫殿”。诗人赞之曰:“筑城绝塞跨岗陵,门启重关殿百层;宴罢白沉千里雪,猎回红上六街灯”。与周围丰美草原、青山绿水、北国风光相辉映,堪称草原明珠,故以青色自许的蒙古人昵称之为库库河屯。俺答汗修筑此城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土默特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兴起,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也为了加强蒙汉经济文化交流。自云:“我为款贡大事筑城,意在久远”,“每春秋二季,(明)军民出边,在我城内交易给粮食”。此城的修筑对开发中国北部边疆,加强蒙汉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起了重要作用。俺答汗卒后,其夫人※三娘子久居城内,主政30余年,故又被称为“三娘子城”。明末,这座富丽的城市不断遭到战火的摧残。崇祯元年(1628),察哈尔部林丹汗西进,以武力攻占归化,迫土默特部归降;五年(1632),后金皇太极败林丹汗,在城中纵火,“东人烧绝板升”,宫殿、民房均被夷平,仅剩※弘慈寺等几处寺院。清初,因陋就简,修复了“周围二里”的小城,仍名归化。康熙三十三年(1694),加修了外城。乾隆二年(1737),在其东北部新修了绥远城,驻扎军队,隶归绥道,以加强其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作用。民国初年,设归绥县,属绥远省。1929年,成为绥远省省会。1937年,被日寇占领,改名为“厚和特别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其北部山区建立著名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归绥市”,与归绥县划界分治。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954年2月,撤消绥远省建制,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取消“归化”、“归绥”等名称,恢复呼和浩特(即原库库河屯)名称。同年,自治区首府从乌兰浩特迁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猜你喜欢

  • 道陵

    金章宗完颜璟陵寝。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丙辰,章宗卒于福安殿。大安元年(1209)二月甲申,葬道陵。陵址在大房山(今北京房山)。

  • 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18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法规名,约制定于1741—1758年。原文为托忒文,抄本见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卫拉特法典》抄本中。1880年俄国学者戈尔斯通斯基译注《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

  • 葛勒特勤

    见“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1340页)。

  • 挡梁子

    一种古老的捕鱼方法。亦作“挡亮子”。流行于我国许多地区,居今黑龙江省、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区的赫哲、鄂伦春等族也用此法捕鱼。两族的用料及挡法不仅与其他民族有差异,彼此也不尽相同。鄂伦春族根据春天冰雪融化

  • 白子

    白族的自称。亦作“白尼”、“白伙”。“白”是白族的族称,“子”、“尼”、“伙”都是汉语中“人”的意思。详见“白族”(596页)。

  • 答失蛮户

    元代诸色户计之一。蒙元时称伊斯兰教教士为答失蛮,元代定户籍,列之为诸色户计之一,与僧、道、也里可温户等享有免除差发徭役的待遇。规定须在回回寺内住坐,不得经营产业。实际上常开张店肆,下海贸易,并荫蔽世俗

  • 吐谷浑国王

    北魏对吐谷浑王的封号。太和十六年(492),吐谷浑王※伏连筹遣世子贺鲁头朝魏,献方物,次年,孝文帝封以是号。

  • 天复

    辽末奚王萧斡即回离保号大奚国神圣皇帝时年号。1123年。一作天嗣,又作天阜。

  • 翁科特

    见“恩古特”(1869页)。

  • 支汗那

    见“石汗那”(4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