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广教总管府

广教总管府

元代管理地方寺院僧尼事务之官署名。元初置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命帝师(藏传佛教萨迦教派高僧)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至元二十八年(1291),于杭州设行宣政院。至大四年(1311)罢,延祐五年(1318)复设,至顺二年(1331)复罢,立广教总管府,全国凡16所,秩正三品,即:(1)京畿山后道、(2)河东山右道、(3)辽东山北道、(4)河南荆北道、(5)两淮江北道、(6)湖北湖南道、(7)浙西江东道、(8)浙东福建道、(9)江西广东道、(10)广西两海道、(11)燕南诸路、(12)山东诸路、 (13)陕西诸路、 (14)甘肃诸路、(15)四川诸路、(16)云南诸路。府设达鲁花赤、总管、同知,总管以僧人任,其他官员由宣政院选任。至元统二年(1334),革罢广教总管府16处,复置行宣政院于杭州。

猜你喜欢

  • 伊拜

    1594—1658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赫舍里氏。世居斋谷。佐领拜思哈子。太祖时任佐领。天聪元年(1627),受命迎犒察哈尔部来附人户。八年(1634),至科尔沁部调兵随太宗征明。九年,擢正白旗蒙古

  • 耶律觌烈

    880—935契丹开国初期将领。字兀里珍,又作污里轸。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夷离堇※耶律偶思子。太祖元年(907)阿保机称帝时,以兄曷鲁统率侍卫亲军故,入侍帷幄,不时参与政事。神册三年(91

  • 烘和图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西域水道记》作鸿和图淖尔,蒙古语“铃湖”之意。又称斋(宰)桑淖尔,即今斋桑泊。原属中国,19世纪下半叶被沙俄并吞。

  • 撒花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

  • 升允

    1858—1931清朝大臣。字吉甫。号素庵。蒙古镶蓝旗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历任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三十年(1904),调察哈尔都统。次年,任陕西总督

  • 水西土官制度

    贵州彝文史书。主要记载水西(今贵州大方、黔西一带)官制。水西土司划其辖地为12则溪,设官治事。最高官职称兹目(汉称土司),大部落称慕濯、玛濯、玛衣、衣胥。把事总称阿牧。文职谘议者称更苴、慕魁、濯魁;执

  • 九姓回鹘可汗碑

    突厥文碑铭。又名《保义可汗记功碑》、《九姓回鹘爱登里啰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汁圣文神武碑》、《哈拉巴剌哈逊碑》。1890年芬兰学者黑格尔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左岸,旧回鹘都城哈拉巴剌哈逊发现。碑文以突厥文、粟特

  • 彭大虫可宜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舍。土家族。保靖(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万里侄。永乐元年(1403),与族属相仇杀,明遣御史刘从政抚谕之。宣德元年(1426),遣子彭顺朝贡。彭万里子彭勇烈卒,勇烈子彭药哈俾嗣为宣慰

  • 皇城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斡尼则啰”。属次等司,掌宫城出入。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4都案、18案头。

  • 红册

    见“红史”(9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