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帝师

帝师

佛教最高职称。即皇帝之师。汉成帝曾尊张禹为帝师。吐蕃王朝赞普(王)曾尊本教师、佛教高僧为师。西夏仁宗曾封高僧为帝师,位在国师(秩一品)、诸王之上。当时有吐蕃高僧热巴,曾在内地受封过帝师。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即位,封吐蕃乌思藏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领袖八思巴为国师,命统领全国佛教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七年(1270),八思巴升帝师;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名宣政院。元制:历朝皇帝即位,必以吐蕃高僧为师,并从受佛戒;帝师既领宣政院事,院使、帝师辟举,其位居第二之院使必以僧人充任,帝师颁布法旨,与诏敕并行于全国各大寺院及吐蕃全境军民,遂成为有元一代所特有之体制。终元之世,吐蕃高僧受封为帝师、摄帝师或国师、领宣政院事者,先后有14人,即(1)八思巴(1264—1276、1279—1280)、(2)亦怜真(仁钦坚参,1276—1279)、(3)答儿麻八剌剌吉塔(达玛巴拉,1282—1286)、(4)亦摄思连真(意希仁钦,1287—1294)、(5)乞剌斯八斡节儿(扎巴沃色,1294—1303)、(6)辇真监藏(仁钦坚参, 1304—1305)、 (7)相儿加思(桑结,1305—1314)、 (8)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贡嘎坚参,1315—1322、1325—1327)、(9)旺出儿监藏(旺秋坚参,1323—1325)、(10)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贡嘎勒贝迥乃坚参,1327—1330)、(11)辇真吃刺失思(仁钦扎西,1330-1333)、(12)公哥儿监藏班藏卜(贡嘎坚参,1333—1358)、(13)喇钦·索南罗追(约1358—1362)、(14)喃加巴藏卜(约1362—1368摄职)。《元史·释老传》所记稍异。此外,尚有录撒堪补(约1323)、管着儿监藏国师(约1365)亦曾颁过法旨;胆巴国师于皇庆间(1312—1313)追封为帝师。明灭元后,撤除宣政院建置,罢帝师封号。

猜你喜欢

  • 梁檀

    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小廛,一字乐甫,号天外野人、芦鹜居、蒹葭主、石崖居士。山西太原人。回族。家贫、遭乱避居太原西山隐居。聪慧过人。与书画家傅山最为友好。琴棋书画皆通。书法孤诘秀峻,自标一格。善画,

  • 明元清系通记

    编年体史书名。因按明代纪年叙述清代世系,故名。孟森撰。16卷(凡2函16册,前编1卷,正编15卷)。采撷《朝鲜李朝实录》等书,增明史所削、清史所讳。将清肇祖猛哥帖木儿以前事迹列入前编,为不纪元之史实;

  • 于巳尼大水

    古水名。即前苏联境内之贝加尔湖。汉代称“北海”。南北朝时,在其东南二十日行程处为乌洛侯部驻地。

  • 蒙古命名法

    蒙古人取名的习俗。新生婴儿出生,由父母命名,方法有多种,多取吉祥、美好之意,或以婴儿出生时发生的大事、新鲜事命名,如成吉思汗出生时,正值其父也速该战胜塔塔儿部,俘获其首领铁木真,遂取名铁木真,以志具武

  • 因远罗必甸长官司

    明代哈尼族土司。归属元江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由南诏、大理时的因远部和罗槃部置。因远在元江府治西,即因元坝;罗槃即元江坝。以土酋白文玉(史书未明族属,学者从地望和姓氏考证系哈尼族)为副长官。嘉庆

  • 侯公丁

    ?—1539明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首领。广西桂平县人。瑶族。嘉靖十七年(1538),武靖州土目黄贵、韦香勾结地方驻军指挥潘翰臣侵占瑶民田庐,诱杀其兄胜海。积愤,聚众起义,以大藤峡弩滩为据点,与官府抗衡。

  • 那哈他

    氏族名。意为“在山南坡住的人”。鄂温克族三大哈拉(氏族)之一,详见“杜拉尔”(961页)。

  • 显佑寺木碑文

    碑铭。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撰。记述作者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起,奉命率师征讨大小和卓木经过。于喀喇乌苏之战记叙尤详。是研究平定布拉尼敦、霍集占叛乱的第一手资料。碑原立于叶尔羌(今

  • 达都

    ?—1682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那木都禄氏,以地为姓。顺治四年(1647),由笔帖式授吏部副理事官。八年(1651),授骑都尉世职。十二年(1655),擢吏部郎中,因事革世职降为员外郎。十八年(1

  • 勒俄特衣

    彝语音译。意为“历史书籍”。四川凉山彝族史诗。又名《勒俄石博》、《布此特衣》,简称《勒俄》。有不同体例的译本和略本,详本谓《勒俄阿莫》(即母勒俄),略本谓《勒俄阿补》(即公勒俄)。为成书最早、流传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