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顿佛教史

布顿佛教史

书名。藏文佛学古典名著。又作《布敦佛教史》。全称《善逝教法源流大宝藏论》,别译称《佛教史大宝藏论》、《善逝教法史》、《布顿佛教史》等。布顿·仁钦朱(1290—1364)著。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全书共分四品:(1)讲说与听闻之理:对佛教教法理论作纲要性论证,解释其性能,辨析其修习,以揭示其内涵;(2)总说佛法出现于世间情形:阐明教法形成之理,叙述释迦牟尼之降生、出家、得道、涅槃等12种事业之史实;(3)吐蕃宏传教法之情形:简述佛教入吐蕃之后,历经三朝赞普(王)宏扬广为传播建立佛、法、僧三宝之前宏期,及达磨赞普毁法后又经上路、下路传入之后宏期经过;(4)显密法典分类目录:依据吐蕃、内地、于阗、印度等地诸大德译师之译著与论述,将前、后宏期之经、论目录5种加以增补编排成专章。作者为乌思藏著名学者,藏传佛教布鲁派(又称夏鲁派)之创始人,曾应乌思前藏地区搽里八万户长贡噶多吉之请,协助编定大藏经甘珠尔部目录,世称“蔡巴目录”,后据后藏地区纳塘寺所藏经典编成大藏经《丹珠尔》部目录,世称“布顿目录”。是为后世刊行藏文大藏经之定本。毕生著述200余部,传世之《布顿全集》共刊26帙,本书刊于第24帙,拉萨版共212页。作者著写此书缘起中订立四总纲:阐明闻、说正法之功德;阐明所闻、说之教法;如何闻、说及修习方法;所修教法源流。为最早论述佛家宗旨、宏传、教义之权威专著,尤以所附诸译师大德人名及佛典目录,备受国内外佛学界重视。近年有藏文排印本及汉文译本问世。国外有英译本。

猜你喜欢

  • 欧拉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甘肃玛曲县境内黄河之南,东接乔考部落,东北临佐盖尼玛部落,西北抵青海省果洛。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仅有7至8户,后因人口渐增,分为苏乎钦、苏乎娘两部落。清末民初从青海同仁县、黄河南蒙

  • 郁羽陵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见该书“显祖纪”和“勿吉传”,而他载稍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皆记为“羽陵”,《文献通考》作“羽林”。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

  • 苏鲁克

    蒙古语音译,原意为“畜群”。通常指蒙古牧区牧工与牧主间的一种牲畜承放制度。清中叶以前蒙古封建王公贵族、旗府、寺院、上层喇嘛等把畜群托给属民代为放牧,称为“放苏鲁克”。一般是牲畜的乳、毛等归牧民,孳生畜

  • 索伦部

    清初对黑龙江以北地区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族的总称。《圣武记》言:因诸部居住杂错,皆以狩猎为生,清人为与满洲族区别,便以骑射最著、归清较早之索伦(今鄂温克族的一支)概称之。分布范围,约西起石勒喀河,

  • 恩库特

    见“恩古特”(1869页)。

  • 秋狝

    畋猎。古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分。清代沿袭古制以三秋畋猎称此。木兰秋围是其典型,最为注重,以为国典。凡臣属皆编入“围班”,轮年赴应,每举以20日为率,岁耗银以几十万计,意在使八旗官兵肄武习劳,演练

  • 赫连铎

    ?—894唐末吐谷浑别部首领。开成元年(836),随父率部众3千帐诣丰州(治今内蒙古五原南)降唐,被置于天德军大同川一带。懿宗时(859—873年在位)为阴山府都督。咸通九年(868),率部助唐镇压桂

  • 呼延都督府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位于居延海以东地区。贞观二十年(646)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下辖贺鲁(贺鲁部)、葛逻(葛逻部、挹怛部)、䒽跌(以都督府改置) 3州。隶单于

  • 萧韩家奴

    ①(975—1046)辽中期学者。字休坚。契丹族。涅剌部人。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史载其幼好学,少时读书南山,博览经史,通习契丹、汉两种文字。为人正直,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奴为高价出手,闻之曰:“利已误

  • 西燕威皇帝

    见“慕容冲”(24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