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顿佛教史

布顿佛教史

书名。藏文佛学古典名著。又作《布敦佛教史》。全称《善逝教法源流大宝藏论》,别译称《佛教史大宝藏论》、《善逝教法史》、《布顿佛教史》等。布顿·仁钦朱(1290—1364)著。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全书共分四品:(1)讲说与听闻之理:对佛教教法理论作纲要性论证,解释其性能,辨析其修习,以揭示其内涵;(2)总说佛法出现于世间情形:阐明教法形成之理,叙述释迦牟尼之降生、出家、得道、涅槃等12种事业之史实;(3)吐蕃宏传教法之情形:简述佛教入吐蕃之后,历经三朝赞普(王)宏扬广为传播建立佛、法、僧三宝之前宏期,及达磨赞普毁法后又经上路、下路传入之后宏期经过;(4)显密法典分类目录:依据吐蕃、内地、于阗、印度等地诸大德译师之译著与论述,将前、后宏期之经、论目录5种加以增补编排成专章。作者为乌思藏著名学者,藏传佛教布鲁派(又称夏鲁派)之创始人,曾应乌思前藏地区搽里八万户长贡噶多吉之请,协助编定大藏经甘珠尔部目录,世称“蔡巴目录”,后据后藏地区纳塘寺所藏经典编成大藏经《丹珠尔》部目录,世称“布顿目录”。是为后世刊行藏文大藏经之定本。毕生著述200余部,传世之《布顿全集》共刊26帙,本书刊于第24帙,拉萨版共212页。作者著写此书缘起中订立四总纲:阐明闻、说正法之功德;阐明所闻、说之教法;如何闻、说及修习方法;所修教法源流。为最早论述佛家宗旨、宏传、教义之权威专著,尤以所附诸译师大德人名及佛典目录,备受国内外佛学界重视。近年有藏文排印本及汉文译本问世。国外有英译本。

猜你喜欢

  • 敖汉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东界奈曼旗,西界喀喇沁旗,南界土默特旗,北界翁牛特旗。元为辽王分地,明为蒙古喀尔喀部所据,后自该部析出一部,称敖汉(蒙古语意为“老大”)部。向役属于察哈

  • 张文湛

    清末民初纳西族著名书画家。字丽川。云南丽江九河人。大理守营都司张润义子,著名诗人李玉湛得意门生。本是杜文秀起义军大司卫姚得胜之子,生父不屈战死后,随母逃归丽江大研镇避难,被张润收为义子,改从张姓。自幼

  • 万丹尕柔

    俗称“尼羌”。土族语音译,意为地方保护神。青海互助县※佑宁寺霍尔人首领的塑像。土族人民视其为自己的祖先,备加崇拜。

  •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

    1921—1949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领导人之一。新疆阿图什人。维吾尔族。青年时曾先后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省立一中和新疆学院读书。因受共产党员王寿成、林基路等影响,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

  • 毛依罕

    1906—1979蒙古族民间艺人和歌手。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塔宾艾里屯人。家境贫寒,自幼由伯父抚养,伯母陶琳布尔为著名演唱艺人和歌手,受其熏陶和培养,学会演唱好来宝、民间故事与歌谣。16岁即随伯母到

  • 傣族土司训条

    傣文文献。于云南西双版纳勐遮地区收集。内载土司告诫百姓的训条,对研究傣族社会历史及土司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内称:当用的不用,不当用的又用;当说的不说,不当说的又说;当做的不做,不当做的又做,是不对的

  • 马文义

    ?—1871清代撒拉族、回族人民反清起义首领。又名马尕三。巴燕戎格厅昂思多庄(今青海化隆县昂思多乡)人。撒拉族,一说回族。阿訇出身,人称“哈三阿訇”。原为西宁镇总兵马本源部下。咸丰十年(1860),率

  • 龙凭纪略

    书名。广西土司志书。1卷。明田汝成(约1503年生,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汉族)撰。是书记述明将翁万达平定广西土官韦应、赵楷、李寰之乱等事迹。清“四库馆”臣亦称为从※《炎徼纪闻》中摘出别行之本。

  • 广惠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郭芒寺”、“赞布寺”。在青海大通县。由西藏赞布顿珠嘉措在青海厄鲁特蒙古首领资助下,于顺治七年(1650)建成。十年(165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进京朝觐,返藏时亲临此寺,讲

  • 红照制

    旧时云南纳西族土司与外来户建立的一种永佃制关系。外来农民需向土司先交纳一定数量的“磕头钱”,方可按规定租额领种定额土地。土司给予一张执照(又称红照),便取得该土地的永佃权,名曰“红照地”。占有者可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