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儿思阔山
西域古山名。见明《边政考》。又作巴思阔山。在把儿思阔(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附近,即巴里坤山。
西域古山名。见明《边政考》。又作巴思阔山。在把儿思阔(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附近,即巴里坤山。
见“喀什噶尔”(2205页)。
书名。清杨复吉撰。共5卷。初刻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因厉鹗作《辽史拾遗》时,《旧五代史》尚未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失采;对《契丹国志》、《宋元通鉴》中的资料,弃置亦多,故作者以此三书为纲,并以散
见“哈察卫”(1638页)。
敕勒之一部分。即指黄河河套以西地区的敕勒。北魏神䴥二年(429),太武帝拓跋焘将数十万敕勒(高车)从漠北迁于漠南。次年,敕勒新民(包括一部分柔然人),不堪忍受北魏将吏侵夺,欲待牛马饱草后
清代东北驿道之一。康熙二十四年(1685),郎中色奇奉诏定。由齐齐哈尔城中卜奎站起,西南50里至特木德赫,75里至温托次,75里至多鼐,75里至塔尔哈,67里至古鲁,55里至乌兰诺尔,45里至茂兴。雍
碑铭。清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高宗弘历撰,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大都为四言韵文,间有长短句。记叙清军出师缘起、卫拉特蒙古各部相继内附及清廷分封众建意义。为研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政
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的鸟枪马甲置此。顺治(1644—1661)间,每逢春季即竖靶于41弓(量地弓,五尺为一弓)之地,令汉军鸟枪兵演习射击。康熙十二年(1673)定,每旗设一营,操练火器;每佐领增设鸟枪
清末桑昂地区藏军阻截川军入藏之役。宣统元年(1909),藏军聚兵于恩达,抗川军入藏,并进袭盐井,以图扰川军后路。川军后营管带程风翔和刘赞廷率军渡江往御。江卡营官达拉与桑昂曲宗藏官会合,夹击程风翔边军,
县名。位于贵州东北部。唐垂拱二年(686),置万安县,属锦州。天宝二年(743),改名常丰县。宋置龙泉葛泽长官司,属沅州。政和年间,置平茶洞。元初,改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又以乌罗洞置乌罗龙干等处
书名。人物传记。8卷。清苏凤文撰。内容记述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时期被广西各民族义军击毙镇压的清朝文武官员及地方豪绅。为研究近代广西及壮族农民革命斗争史的参考文献。有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光绪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