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屈原

屈原

前340—前278

战国时楚国政治家,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归州秭归(今湖北秭归)人。楚国君同姓贵族。《史记·屈原传正义》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楚怀王时,因其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备受信任。约于楚怀王十一年(前318),任※左徒。十六年(前313),参与造宪令。力主改革内政,修明法度,限制贵族特权,举贤任能,以期富国强兵;对外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合纵”与“联横”的政治斗争中,曾三次出使齐国,以图联齐制秦。由于楚怀王听信亲秦者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谗言,内惑于南后郑袖,被贬为※三闾大夫。楚顷襄王二年(前297),被放逐于长江以南沅湘流域之荒野地区。二十一年(前278),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被秦攻破,楚君出逃。屈原既无法实现其政治主张,又无力挽救国家危亡,于五月初五满怀悲愤投汨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殉国。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抒发对国家的积虑和忧念,对贵族庸愚误国的憎恨,对人民的关怀和同情。通过诗篇陈诉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主要著作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九歌》、《九章》、《惜往日》、《涉江》等约25篇。这些诗篇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

猜你喜欢

  • 许圣

    东汉南郡巫县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巫县(今四川巫山东)人。巫蛮。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因郡县收税不均,怀怨恨,屯聚起兵。十四年,和帝遣使者督荆州诸郡兵万余人镇压,义军依凭阻隘,与汉军相持,久攻不破。汉

  • 纳钵西路

    见“孛老站道”(991页)。

  • 骆王

    骆越人首领。参见“骆越”(1782页)。

  • 萨玛尔达嘎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葬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一带。蒙古语,意谓“坐棺”。凡地位较高台吉逝世,须以棺收殓,使坐其中,施行火葬。尸体焚化后,检其骨灰,用布包好,或以瓦罐盛之,存放于定远营内南北2寺,或择

  • 托克托索丕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乌什人。乌什郡王※霍集斯第三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因乌什伯克讦告,与父同被送北京。寻受命返阿克苏,承管乌什、吐鲁番、和田等地祖业。

  • 后唐明宗

    见“李嗣源”(1043页)。

  • 卫藏图识

    书名。清代西藏地理志书。马揭、盛绳祖著。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书。4卷。其中有图考2卷、识略2卷。原系刻本,后有抄补本,内有“番民图”,随行记程,详载卫藏山川及风土民情。书末所附“蛮语”为学藏语的

  • 乙斯勃

    见“乙习本”(3页)。

  • 海凤阁

    1906—1942八路军干部、烈士。河南睢县人。回族。幼家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小学,任小学教员。1928年夏,考入冯玉祥创办的开封无线电专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鹿钟麟部从事电台工作。后编入冯玉祥国民革

  • 施州

    古州名。北周武帝置。治所在沙渠县(今湖北恩施)。隋改清江郡,唐改清化郡,乾元(758—759)初,复名。宋因之,领清江、建始2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并清江入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