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
北魏大臣。铁弗匈奴人。夏※赫连勃勃弟文陈曾孙。祖若豆根时始受赐为宿姓。父宿沓干拓跋焘时为虎威将军、汉安男爵、侍御郎。太平真君六年(445),以父在从征柔然时战殁,受命袭爵。初为中散,继拜宣威将军。兴光(454—455)中,迁侍御史,拜中垒将军,晋爵蔡阳子。迁内行令,改爵义阳子。后以从拓跋濬游猎使免受虎伤,受嘉奖,尚上谷公主,拜驸马都尉。天安(466—467)初,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进爵太山公、北中道都大将。卒,追赠太原王,谥康。
北魏大臣。铁弗匈奴人。夏※赫连勃勃弟文陈曾孙。祖若豆根时始受赐为宿姓。父宿沓干拓跋焘时为虎威将军、汉安男爵、侍御郎。太平真君六年(445),以父在从征柔然时战殁,受命袭爵。初为中散,继拜宣威将军。兴光(454—455)中,迁侍御史,拜中垒将军,晋爵蔡阳子。迁内行令,改爵义阳子。后以从拓跋濬游猎使免受虎伤,受嘉奖,尚上谷公主,拜驸马都尉。天安(466—467)初,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进爵太山公、北中道都大将。卒,追赠太原王,谥康。
清朝武官。蒙古镶蓝旗人。萨尔屯氏。世居敖汉地方。投明朝,住锦州。崇德五年(1640),清军围锦州,归附,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署梅勒章京事。留为后队,以功加半个
简称“戛堵”,景颇语音译,意为“地官”。旧时云南陇川邦瓦景颇族地区一种宗教职位名称。专门负责为“山官”(管辖一个或数个村寨的世袭首领)主持祭“地鬼”和祭“官庙”等祭礼。由“山官”任命,世袭,委任时“山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治所即今吉林长白朝鲜自治县所在地长白镇。辖域周围70余里。东界吉林延吉府,西接吉林濛江州,南界朝鲜,北邻吉林桦甸、敦化二县。汉属扶余、挹娄地。
?—1646清初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郡王腾机思族兄。号巴图尔济农。原服属察哈尔部,后依附喀尔喀。天聪九年(1635),奉表后金贡驼马。崇德三年(1638),复遣使
书名。冯承钧译。原为法国伯希和(1878—1945)所著《考究贾耽路程》,1904年发表。此书凡两篇,一为陆路安南通天竺道;一为水路广州通海夷道,考究两路所经过之地名。时人称其为西方汉学家名作,为研究
元代河名。又译塔兀儿、塔兀、桃温、托吾儿。今内蒙古洮儿河。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叛王乃颜、合丹据有其地。二十六年,元军大败叛军于此。
黄帽派喇嘛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郊普陀宗乘庙之西。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规制仿山西五台山同名寺庙。山门前有石狮,门殿内有护法神哼、哈二将。寺门后有钟鼓楼、天王殿。继进为会乘殿。供观世音、文殊、普贤
见“大王院”(79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八年(1410)二月所设亦麻河卫分别称作尼满卫、尼满河卫。
1930年,康区甘孜北之白利土司所辖白利村的雅拉寺活佛,擅将白利土司给该寺当差的15户差民转赠属朱倭土司的大金寺。白利村民反对,引起争执。大金寺于同年6月18日攻占白利村,大肆劫掠。西藏地方当局在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