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室韦

室韦

东北古族名。北魏时始见于记载,初译作失韦。蒙古语,森林之意(一说即“喜桂图”音转,或说为“锡窝”音转)。《北史》等称其“盖契丹之类”,源出东胡;《新唐书》作“丁零后裔”;实际它包括了许多操通古斯语的部族(也有说它是春秋战国前原居中原地区的“豕韦”)。今有人提出,其族系可分3部分:西部大室韦属突厥系统,中部属东胡—鲜卑系统,东部和北部属勿吉—靺鞨系统。北齐时(一说隋时)分为5部: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散居在南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带(一作绰尔河以北),北达前苏联结雅河上游(一说扎格德山以南),东到小兴安岭中段及其西南的嫩江中下游西岸,西抵前苏联赤塔地区(一作额尔古纳河东岸)。隋以后见于记载者有20余部(一作25部,实可考者只20部),每部千户至数千户不等。分布范围大体南起今洮儿河,北达外兴安岭,西至石勒喀河流域,东约以前苏联之昔林木迪河、结雅河及中国之嫩江附近一线与黑水靺鞨相邻(或说达于今第一松花江西岸及此以北地区、一说有的地方已过第一松花江到达同江县境)。东魏武定二年(544),始见向中原王朝贡方物,隋唐时频来中原朝贡(一度臣属于突厥),唐在其地设室韦都督府以辖之。有语言,无文字。早期史书说其语言同契丹、库莫奚、豆莫娄,《通典》、《新唐书》又载其同靺鞨,此认识乃缘于其族是一个包括今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的混合体。使用角弓楛矢,过着以集体狩猎为主的生活,辅以捕鱼。狩猎时相聚,毕则散去。南部有些部落已有农业,但尚处在削木为犁、人挽以耕,收获甚薄的阶段。无羊,少马,多猪牛。牛只用以驾车代步,猪为衣食来源之一。冬猎“骑木(滑雪板)而行”。铁很少,从外部传入。无统一“君长”,无赋税,但已有贫富分化。南北朝时首领称“余莫弗瞒咄”(一作“乞引莫贺咄”),父死子继,嗣绝则择贤而立。唐代,史载其共有大首领17人,称“莫贺弗”(一作“莫贺咄”),不相臣制。散处山谷,逐水草相聚而居,多至“数十百家”。屈木以为屋,上盖桦树皮,或动物皮、蘧蒢(草编席)。北部部落冬住土穴,南部夏天则“巢居”。初,父母死,尸置树上,后各部构筑大棚,置尸其上。婚俗:双方相许后,男盗女去,然后送牛马相聘,男再为女家服役3年(一说待有娠),女家分给财产,夫妇载车以归男家。夫死,妻不再嫁。唐末中原乱起,契丹北进,南部部落为其兼并,北部诸部有的开始迁徙:蒙兀(瓦)部初移居今呼伦湖,后沿克鲁伦河流域西迁,发展为蒙古族;大、小如者部西迁至石勒喀河一带;大室韦南迁至贝尔湖,为塔塔尔部先人;辽金史籍中的阴山鞑靼,可能为南迁的乌素固部(一说为和解部)人;留居故地者,大部分被女真、蒙古吸收,与今天的鄂温克、鄂伦春族等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桦太岛

    见“库页岛”(1109页)。

  • 神鼎

    后凉后主建康公吕隆年号。401—403年,凡3年。

  • 内史府

    元朝官署名。掌晋王府事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皇孙甘麻刺为晋王,移镇漠北,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遂改王傅为内史。三十年,立内史府,秩从二品。设内史、中尉、司马、咨议等官。武宗至大元年(

  • 参直合堪钦洛桑达结

    ?—1833清代青海 高僧。藏族。嘉木样二世入经院学习时,拜其 任参直合堪布与赴内地所需费用,皆由嘉木 世提供。曾为嘉木样二世传授弥多罗灌顶。经章嘉饶悲多吉认定为参直堪布阿旺加毕旦巴拉杰转世化身,于乾

  • 鄯城县

    古县名。唐仪凤三年(678),分湟水县置。北枕湟水,西即土楼山。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时李敬玄率军击吐蕃,兵败。后黑齿常之夜袭吐蕃营,吐蕃退走。唐上元(760—762)后,地入吐蕃,废。

  • 金筑安抚司

    土司名。元末安抚密定曾入朝贡马。明洪武四年(1371),置长官司,以密定为长官,世袭,隶四川行省。十四年(1381),升为安抚司,以密定为安抚使,世袭。二十九(1396),改隶贵州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

  • 察赤

    即“者舌”(1348页)。

  • 乞儿

    见“石抹气儿”(454页)。

  • 哈达部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因靠近明设马市广顺关(俗称南关),故又称南关。“哈达”满语意为“山”。因分布于今辽宁省西丰县哈达河畔(今小清河),故名。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今呼兰河

  • 撒吉剌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月祖伯辖境中。冯承钧《西域地名》:此名为希腊语,即今克里米亚半岛之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