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多政教史

安多政教史

藏文书名。全称《详论安多地区(多麦)佛教发展史海》,又简称《史海》。扎贡晓仲衮却丹巴若杰(1801—?)撰。成书于1865年(一说1833年,增补于1849及1969年)。作者甘南夏河人。5岁被确认为扎贡巴活佛,6岁出家,后在拉卜楞寺学经,又两赴西藏,先后从师30余人。一生学经苦读,尤重宗教史学,受《汉、藏、蒙、土佛教史》著者阿莽班哲达衮却坚赞大师影响甚大,此书即是在其鼓励下,先后披阅近600篇史书,又加亲身游历所见,用13年时间撰成。是前所罕见的一部记载甘、青、川藏区政教史的专著。木刻版900页,原版旧存夏河县阿木去乎寺,后被军阀马步芳所毁。此书分河湟地区、拉卜楞地区及甘南川北地区等三区叙述,主要记载这些地区从吐蕃时的嘎玛洛等部落如何发展成今日藏族,特别着重黄教政教历史人物(包括河南蒙古部落)在此区的政教史迹。每人每事均有所本,并加考证,内容丰富,所据史料,有些今已罕见,可补汉文史料之不足。书中对此地萨迦、宁玛、噶举及本教其他教派历史人物及史实虽所述不多,有的仅略加提及,但多属点睛之笔。此书还较多地记载了此区历史上与中央政权的密切关系,更属珍贵。为藏学界所广泛引用。1982年甘肃据拉卜楞寺版出版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巴山

    ?—1673清朝将领。哈达(今辽宁开原东)人。隶满洲镶黄旗。瓜尔佳氏。初任佐领,骁勇善战。天聪五年(1631),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六年,从征察哈尔部。八年,授骑都尉世职,任参领。崇德

  • 伊吾

    西域古地名。匈奴称伊吾卢。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遣四将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设宜禾都尉在当地屯田。建初二年(公元77年)罢屯田,复为匈奴所据。永元二年(公元90年)副校尉阎磐再取其地。《

  • 括户

    指调查登记户口。一称籍户,或抄数户计。历代封建王朝皆以户籍定赋役。辽兴宗及道宗时一再括户。金代每三年登记户口一次,成为定制。元代大规模括户共有四次:蒙古灭金后,太宗六年至七年[乙未] (1234—12

  • 麻吾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西盟佤族中心区对高山耕地的一种称谓。一般是指在山腰以上的土地,这里气候比山麓冷,所种旱稻大多颗粒不够饱满。到解放前夕,耕地虽大部分已为各个个体家庭长期占有,但这种高山耕地因产量极低,

  • 李庠

    247—301西晋末年官员。字玄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三子。初仕郡督邮、主簿。以才兼文武,善骑射,晓军法,拜中军都督。元康(291—299)末年,以洛阳方乱,称疾去官。

  • 怀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大德八年(1304),答剌麻八剌子海山(武宗)受封。

  • 蒲剌束

    即“颇剌淑”(2139页)。

  • 汉巧

    汉代西域诸族对中国内地冶炼、铸造生产技艺的美称。《汉书·陈汤传》谓:胡兵“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汉巧的传入,有助于西域与内地生产技术的交流和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

  • 金宣宗实录

    书名。金王若虚撰。卷数不详。主要记贞祐元年(1213)八月至元光二年(1223)十二月宣宗一朝有关史事。正大五年(1228)十一月成书。内容略见《金史·宣宗纪》。

  • 胡达胡里伯克

    1848—1867阿古柏反动政权军官。一译库达库尔伯克。浩罕人。乌兹别克族(一说塔吉克族)。※阿古柏长子。清同治三年(1864)十二月,随父侵入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六年(1867)夏,受命率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