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奔柴

奔柴

即“教气艾”(1980页)。

猜你喜欢

  • 阿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阿奇卫,并说清代有阿实河在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境)东北400里。

  • 后凉懿武帝

    见“吕光”(775页)。

  • 答鲁花赤

    见“达鲁花赤”(734页)。

  • 世德

    见“硕德”(2029页)。

  • 拽剌

    ①契丹语。亦作“曳剌”、“夜剌”;《武林旧事》记为“爷老”;唐代史籍译作“曳落河(何)”(多一尾音);清代改译为“伊喇(注音“伊喇河”)”。其意:(1)健儿,或壮士。《新唐书·安禄山传》:“曳落河者,

  • 阿羯田山

    见“天山”(216页)。

  • 满文

    我国满族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太祖努尔哈赤指令大臣额尔德尼和噶盖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的。字母的形体和数目与蒙古文字母大体相同。一直使用到17世纪30年代,

  • 阿里玛图

    即“古尔班阿里玛图”(444页)。

  • 帖木迭儿

    见“铁木迭儿”(1879页)。

  • 亦列河

    见“伊列河”(8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