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国舅司

大国舅司

契丹中央官署名。专理国舅(后族)诸帐事务的机构。属北面诸帐官。《契丹国志·族姓原始》称:“番法,王族惟以后族通婚。”后族在契丹统治集团中具特殊重要地位。《辽史·外戚表》载:“辽史耶律、萧氏十居八九,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已。至辽太祖,娶述律氏。述律,本回鹘糯思之后。大同元年(947),太宗自汴(今河南开封)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以从中国之俗,由是拔里、乙室已、述律三族皆为萧姓。拔里二房,曰大父、少父;乙室已亦二房,曰大翁、小翁。据《百官志》:大国舅司,掌国舅乙室已、拔里二帐之事。太宗天显十年(935),合皇太后二帐(《太宗纪》记曰:“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二帐”,即述律氏)为国舅司;圣宗开泰三年(1014),又并乙室已、拔里二司为一帐。其官职有:乙室已国舅大(小)翁帐常衮、拔里国舅大(少)父帐常衮、国舅太师、太保、太尉、司徒、司空、敞史、知事等。下置:国舅乙室已大(小)翁帐详稳司、国舅拔里大(少)父帐详稳司,官设国舅详稳、国舅都监、国舅本族将军、国舅本族小将军等;国舅夷离毕司,官设国舅夷离毕和国舅左(右)夷离毕等;国舅帐剋。尚有国舅别部,世宗置,官制未详。据《世宗纪》:大同元年(947)八月,世宗即位时,尊母萧氏为皇太后,以太后族剌只撒古鲁为国舅帐,立详稳以总之。

猜你喜欢

  • 称海屯田总管府

    见“称海宣慰司”(1882页)。

  • 贵州布政使司

    政区名。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思州、思南、贵州宣慰司置。汉属牂柯郡和武陵郡。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永乐十一年,以思州、思南两宣慰相仇杀,明廷命顾成率5万兵镇压,分其地为8府4州,始设布政使

  • 谭拜

    ?—1650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剌氏。侍卫阿敦之子。少从征战。天聪五年(1631),以牛录额真随军围大凌河城,以功予骑都尉世职。八年(1634),迁甲喇额真。九年,随多尔衮等招抚察哈尔部众。崇

  • 延寿

    高昌国王麹文泰年号。624—640年,凡17年。

  • 库哷讷河卫

    见“弗鲁讷卫”(670页)。

  • 玉列赤

    蒙古语。又译“威埒齐”。《元史语解》释为“作工人也”。仁宗延祐六年(1319),设置玉列赤局,隶尚工署,置提领、大使各1员,秩从七品,专掌裁制缝线之事宜。玉列赤即从事该项工作之人。

  • 赤德松赞

    吐蕃赞普。798—815年在位。※赤松德赞之第四子。因年幼执政,大臣疑其是否有能力执政,遂议定先令其试行,故又称“赛纳莱青云”(意为“试行善颈王”)。其兄牟尼赞普执政后期,吐蕃佛寺供养大减,寺院受毁。

  • 驻京喇嘛

    清代对京师各寺庙喇嘛僧人的概称。清朝为实行分治,对凡在北京各寺庙的佛教僧人概称之为“驻京喇嘛”,以与其他地区僧人相区别。北京各寺庙的佛教事务由理藩院协同章嘉呼图克图管理,清政府给予特别优待。

  • 昌裔

    见“萧匹敌”(1992页)。

  • 马希广

    ?—950五代后汉时期楚王。字德丕。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同母弟。原为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领镇南节度使。性谨顺,受兄宠爱,受命判内处诸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