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斤泽
又名铁斤泽。地名。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诺尔,南距夏州(今陕西静边北白城子)3百里。有水草,便畜牧。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不愿入宋为质,抗宋自立,与亲信用计逃匿其中。同年,由此攻夏州。熙宁元年(984)被宋将曹光实袭破,母与妻被俘。后继迁诱杀曹光实,占据银州(今属陕西米脂)。淳化二年(991)战败,复奔此地,以为基地,后渐强大。
又名铁斤泽。地名。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诺尔,南距夏州(今陕西静边北白城子)3百里。有水草,便畜牧。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不愿入宋为质,抗宋自立,与亲信用计逃匿其中。同年,由此攻夏州。熙宁元年(984)被宋将曹光实袭破,母与妻被俘。后继迁诱杀曹光实,占据银州(今属陕西米脂)。淳化二年(991)战败,复奔此地,以为基地,后渐强大。
清初湖广石梁土官。土家族。石梁(在今湖北五峰县西南)安抚使※唐承祖子。初任下洞长官司长官,后袭父职为石梁安抚使。因与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舜年有隙,被杀。石梁安抚使之职被田焜如夺袭。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婚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等地。蒙古语,意为“被抛弃者”,专指离婚的妇女。凡是离婚妇女,通常都不愿再嫁,只有少数人能再婚。有的男子因怕妻子离婚后与有权势者结婚,被嘲笑,故夫妇感情虽
见“甫河卫”(1047页)。
云南编年体史书。清倪蜕(本名羽,字振九,江苏松江人)撰。康熙五十四年(1715)从巡抚甘国壁入滇为幕僚,后居昆明西郊至逝世。自序作于乾隆二年(1737)。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倪氏家刻本、清云南图
见“撒麻耳干”(2495页)。
清代台湾高山族平埔人所建贮藏谷物之小屋。多建于居室之外,小屋内竹木交加,叠空而起,离地数尺,禾谷贮于其上,以防蒸烫霉腐。
契丹早期官职名。为执法官。于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始设。由戚族萧敌鲁(?—919)五世祖胡母里为首任,并世袭。契丹开国后,未再见设此职。
1850—1869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七代活佛。法名凯珠布丹桑(一译架伊兹蒲丹占)。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二十二世。一说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藏族。拉萨附近的俗人米谷玛耳之子。
?—1219金大臣。本名六斤。益都(今山东益都县)猛安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初充习骑,历任近侍局直长、副使、左卫副将军。因受衮王完颜永成名马玉带,解职,起为蒲速碗群牧副使,累迁武宁军节度。泰和年间(1
清初满族女诗人。字悦姑。工部尚书穆里玛之妻。康熙八年(1669),其夫党附兄鳌拜,伏诛。本人能诗善画,著有《花堁丛谈》及《花堁闲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