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圣佑庙

圣佑庙

黄帽派喇嘛寺。藏名“吉金铃”。蒙古名“博达夏格松”,意谓“圣仁仁慈之庙”。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北。相传始创于13世纪初。后经六次迁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一说为1886—1890)始移今地。全庙有八座建筑物,成对称布局。中轴线上有照壁、前殿、大殿、后殿。左右各有硬山顶配殿、八角形平面双层双檐亭楼,颇富寺庙特色。解放前有喇嘛315人,由大喇嘛住持。解放后减至150—160人。今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乞离明

    即“永丹”(634页)。

  • 僚人

    “僚”音“佬”。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泛称。与古代百越族系及今壮侗语族诸民族有密切渊源关系。有乌浒僚(乌武僚)、俚僚、蛮僚、守宫僚、南平僚、鸠僚(后作葛僚、仡僚、仡佬)、夷僚、土僚(都僚)、飞头僚等名称或分

  • 青裤瑶

    又名“黑瑶”。部分瑶族称谓。因服饰尚青而得名。原先散居于黔南荔波县各地,以狩猎为生,大约在明末清初辗转迁至荔波县东北30里的瑶麓。这里土地平畴,气候温和,在邻近布依族的影响下,逐渐定居下来转向农耕。

  • 笔写记

    即“笔写契”(1883页)。

  • 午春

    即“乌春”(329页)。

  • 不赛因

    (1304或1305—1335) 伊儿汗国第九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合儿班答汗子。初受封于呼罗珊。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嗣汗位。以年幼,都元帅出班专权,擅杀丞相拉施特哀丁及大臣等。五年,平定牙撒

  • 度戒

    旧时瑶族一种宗教仪式。类似古代汉族地区的成丁礼。凡年满十五六岁的男孩,就得为他们举行这种仪式,由“师公”主持。传说古时参加受戒者,要进行多种危险和痛苦的考验,近代以来只须“跳云台”,即“师公”作法后,

  • 费雅河卫

    见“法因河卫”(1505页)。

  • 莽古尔泰

    1587—1632后金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第五子。母富察氏。与德格类(太祖第十子)、莽古济格格同出。明万历四十年(1612),从太祖征乌拉部,克6城,多立战功。四十三年(1615

  • 交广印度两道考

    书名。冯承钧译。原为法国伯希和(1878—1945)所著《考究贾耽路程》,1904年发表。此书凡两篇,一为陆路安南通天竺道;一为水路广州通海夷道,考究两路所经过之地名。时人称其为西方汉学家名作,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