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圣·噶登嘉措

圣·噶登嘉措

1607—1677

明末清初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四、五岁时跟兄长曲哇仁波且学习诵读经文,7岁授居士戒,10岁出家为僧,取名噶登措尼。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师徒同赴西藏,在噶丹寺朝拜达龙扎巴,受沙弥戒,取是法名。后入绛孜经院,拜楚程曲培和藏巴噶钦·洛哲南杰为师。3年后,又拜嘉绒哇·克珠旦巴达吉喇嘛为师,学习五部大论。天启六年(1626),在桑浦寺噶居巡回辩论中获“吉尕哇”(意为圣大师教派之支柱)称号。同年于拉萨大昭寺由班禅罗桑却吉坚赞授具足戒。次年。返乡,先后于黄河沿岸许多圣地进行修持。在隆务寺建立法相经院,在扎西奇寺建立修行院。和硕特蒙古部首领济农拜他为师,并送100僧徒。清康熙十五年(1676),济农赴西藏前,请其亲临直加多吉宗窟授经教,遂成该寺之主要施主。十六年于扎西奇寺圆寂。

猜你喜欢

  • 河姆渡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期越族先人居址之一。分布于今浙江杭州湾宁绍平原东部地区。1973年在余姚河姆渡首次发掘。共分4个文化层,最早距今7000年。遗址出土有骨、石、木质的各种生产工具数千件。在第四文化层中发现有米粒

  • 不课役户

    见“课役户”(1956页)。

  • 杨木答户

    见“杨木答兀”(979页)。

  • 坤马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省孟连县公良一带佤族村寨中对母系氏族(家族)分支组织的公有土地称谓。原先曾实行集体耕作,产品按户平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公有土地已被划分成小块作为份地归各个家族长期占有使用,

  • 十二则溪

    贵州水西土司区划名。“则溪”,彝语音译,意为“仓库所在地”。贵州水西(鸭池河以西)安氏土司(初治贵阳城西半部,后移治黔西城)所辖十二则溪,初为仓库所在地,设官驻兵管理,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和军事据点。每一

  • 左抵教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主要流行于云南德宏一带。相传由缅甸芒海人窄拉于300年前创建;另说发源于德昂族。多为“汝波”、“别烈”支系的德昂族信奉,部分阿昌族、傣族、布朗族、佤族亦信此教。其佛教戒律极严

  • 通惠渠

    清代新疆伊犁水利设施。又称镇台渠。嘉庆八年(1803),伊犁将军松筠以※将军渠北高南低,用水困难,令总兵纳尔松阿于爬梁分水北流,至皇渠桥(距涝坝湾10里)、红柳湾、小地窝铺诸地,灌溉大渠以北田亩。

  • 海兰

    1622—1655清初武官。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贝勒穆尔哈齐之孙,镇国公韩岱长子。顺治二年(1645),封奉恩将军。六年(1649),封三等辅国将军。八年,晋封辅国公。十二年二月卒,谥悫厚。

  • 拓跋休

    ?—494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孙,景穆帝※拓跋晃子。皇兴二年(468),以皇叔封安定王,拜征南大将军、外都大官,以善断狱著称。孝文帝初,为征东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和龙镇将,抚防库莫奚

  • 医人院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尼卒埿讹”。属中等司。主事者不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