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国裹王

国裹王

即“故国川王”(1578页)。

猜你喜欢

  • 独山九名九姓苗

    古族名。明清时分布于今贵州独山北部。洪武(1368—1398)初,在其地设立翁奇、摆九、瓢洞、大地、鸡公、高乙、兰寨、秧寨、五水9琫(亦作“牌”),委9姓琫目(土官)莫、陆、梁、黎、韦、孟、岑、罗、吴

  • 编架弩

    瑶族一种传统的狩猎工具和自卫武器。俗称“瑶人弩”。以硬木为弓,其弦多用山中韧藤,竹作箭杆,以软皮为羽,前有铁镞,或包以铁皮,有些箭镞还涂以毒汁,利用编架定点发射。据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弩架分大小

  • 扫稳脱朵

    ①契丹语官名。掌群牧之事。据《金史·百官志》:“※乌鲁骨(群牧所)之下有扫稳脱朵,……皆踵辽官名也。”女真立国,仍设是职,在群牧所下,“又设扫稳脱朵,分掌诸畜,所谓牛马群子也。”简称“群子”,为群牧所

  • 登廓

    藏语音译,汉称“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宣慰司属下贵族等级称谓之一。为贵族中较高的一等,为世袭封建领主。相传为“开国元勋”之后裔。均拥有一定领地,世代传承。除个别权势大者,土司不能驾驭外,均无所

  • 阿伏干氏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亦作阿大干、阿若干、阿薄干等。源于鲜卑族。原游牧于阿步干山(今甘肃皋兰县南50里),依山为号,并以为姓氏,首领称“大人”。柔然汗国兴起后,成为柔然的一个部,部分入吐谷浑,有少

  • 大釐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又曰“史睑”。治所在大釐城,亦谓之史城,即今大理市喜洲镇。系南诏王避暑胜地,直接统辖中心区。参见“十睑”(8页)。

  •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

  • 浚稽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约在今蒙古国南部鄂洛克泊南。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汉将赵破奴率2万骑出朔方,期至浚稽山,归途,遭匈奴围击,被捉。征和三年(前90),汉御史大夫商丘于浚稽山遭匈奴军及降将李陵追击

  • 巴达

    拉祜语音译,意为“丢伴”。解放前云南耿马县福荣地区拉祜族对离婚的称谓。在当地离婚比较自由,但必须举行一次简单仪式方得社会公认。仪式由村寨头人和本家族长主持,提出离婚的家庭通常只需用鸡煮一锅稀饭,另备一

  • 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

    官署名。民国时期管辖松(潘)茂(县)地区(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地)的行政机构。1927年建立,辖地包括松潘、理抚边(今小金县的一个区)、绥靖、崇化(以上两地为今金川县)三屯广大藏、羌、回、汉地区。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