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族花儿

回族花儿

回族民歌。别名“少年”,又称“野曲”、“山曲儿”。起源于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流行于甘、宁、青、新疆回民地区。约产生于元代(一说为明代),是当地回族吸收西北其他各族的“花儿”艺术形式,创造的一种民间歌曲。以河州花儿为主,蒹习临洮花儿。前者长于抒情,后者以叙事为主。在形式上分“散花”和“本子花”。前者为单首短篇,有4句、6句、8句以至12句不等。后者指成本成套的带有连续性的长篇作品。内容由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通俗小说,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传统戏曲的内容改写而成。以爱情内容为主。近代又产生了史诗型的“花儿”。河州“花儿”代表曲令有“河州大令”、“河州二令”、“河州三令”、“尕马儿令”、“白牡丹令”、“水红花令”、“六六儿三令”等约三十余种。多采用西北汉语方言,间或夹杂阿拉伯、波斯语汇。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合唱,或用曲艺形式演唱,称“花儿说唱”。代表作以《马五歌与尕豆妹》最著名。著名歌手有马古拜、杨塞尔吉、黄三等。

猜你喜欢

  • 锁懋坚

    明代诗人。回族。先世西域人。后随宋王室南渡,遂为杭州人。有诗名,尤善吟写。成化间(1465—1487),游苕城,曾应朱文理请,立赋《沉醉东风》词一阕,深为时人所称赞。

  • 砍木契

    苗族契约。又称砍木缺。苗民典卖产业时,无文字契约。甲乙当事者请中人为证,取木用刀砍之成缺。中人授之甲或乙为契。缺之多寡,视典卖价之多寡而殊。由卖方砍木授于买方,以1缺为10,若用百金则砍10缺。

  • 柏乡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为镇,元祐(1086—1094)初复置。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河东节度使、晋王沙陀人李存勖曾率将周德威

  • 古日

    藏语音译。意为“轮流候差”。原西藏地方政府时农奴负担的差役之一,轮流候差为来往的政府官员、贵族、寺院上层、藏兵和投递公文人员提供人力、畜力。以部落或村为单位轮流候差,时间1至15天不等,候差期间各村或

  • 中台省

    官署名。渤海王国仿隋唐制置,名似来源于唐高宗于龙朔元年(661)改中书省为西台。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为右省,比唐之中书省。负责司王言,执国政,草拟制定政令。设右相一,为省长官,比唐之中书令,与大

  • 天瑞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长和国国王郑仁昊年号。起止不详。

  • 昌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亦乞列思部主阿失驸马始受封。其子八剌失里驸马、孙沙蓝朵儿只先后袭封。

  • 白尼

    白族的自称,参见“白族”(596页)。

  • 同典人

    西夏文书用语。典当者立契约文书时同来典当者,多为典当者的亲属。立文时在此名义下署名画押。

  • 沃偏

    黎语音译,意为“做私己”。解放前海南岛保亭、乐东、白沙3县毗邻黎族“合亩”(一种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组织)地区对个别家庭从“合亩”中抽出自己份额的土地(进行私耕私收)之称谓。“合亩”的耕地通常包括“合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