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卡那卡那布语

卡那卡那布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卡那卡那布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现在只有300左右,居住在高雄县南梓仙溪上游,三民乡的民权和民生两个村中。卡那卡那布人和布农人,排湾人、泰耶尔人、邹人、汉人杂居,日常生活中已大多使用布农语,所以卡那卡那布语已趋于消亡。卡那卡那布语有辅音13个:p、 m、 v、 t、n、 l、 r、 ts、 s、 k、 、ʔ、h。

有元音4个:i、 u、 a、ə。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卡那卡那布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前缀有a-、 ma-、 maa-、 maka-、 maki-、maku-、 ara-、 mara-、 mari-、 maru-、 arupa-、 arupaka-、masi-、 masu-、 mata-、 mati-、 matu-、 mi-、 mia-、 kaa-、kara-、 ki-、 kira-、 ku-、 kuri-、 pa-、 paara-、 paari-、paasara-、 paasi-、 paati-、 paka-、 pari-、 pasa-、 pi-、pira-、 pita-、 piti-、 pu-、 puru-、 pusu-、 putu-、 puutu-、ra-、 ru-、sa-、 sani-、 si-、 siki-、 su-、 ta-、 taka-、 taki-、taku-、 tani-、 tara-、 tarusi-、 ti-、 tu-、 mu-、 muru-、musu-、 mutu-等。中缀有-um-、-in-,插在词干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后缀有-a、-ana、-tsu等。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9类。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一般体、完成体、未完成体;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动在后,宾语在主语之后。数词作定语在被限定名词之前,形容词作定语在被修饰名词之后。

猜你喜欢

  • 南蛮校尉

    晋及南朝所设治理“南蛮”之职官。始自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据《晋书》载:“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后设置地点有所变化。有晋一代该职多由荆州刺史兼领,也有由郡守兼领或另委人充任。准于立府,下

  • 佟国维

    ?—171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康熙帝外戚。都统佟国赖次子。初隶汉军,后改入满族。顺治十七年(1660),任一等侍卫。康熙九年(1670),授内大臣。十二年(1673),吴三桂叛清,其子吴

  • 奥鲁赤

    ①蒙元时期蒙古官名。详见“奥鲁”(2252页)。 ②(1232—1297)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部人。※忒木台子。有智勇。早年为宪宗宿卫。八年(1258),从征蜀,攻钓鱼山。世祖至元五年(1268),从

  • 宣慰司都元帅

    官名。元置宣慰使司,掌军民之务,分道总理郡县,有边陲军旅之事者,其所驻衙门则兼称都元帅府,宣慰使亦兼称都元帅。后延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豪酋,给予金符,秩从二品,管理所部军民事务,三年一贡方物。

  • 榷盐院

    辽代管理煮盐和售盐事务的机构。会同元年(938),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始得河间煮海盐之利,乃置此院于香河县,于是燕云以北暂食沧盐。

  • 垂济恭苏咙

    ?—1731清代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郡王※萨穆扎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三十八年,以追击察哈尔部之巴尔呼逃众,受嘉赏。五十五年(171

  • 闾纥

    北魏大臣和外戚。柔然人。郁久闾氏。※大檀可汗亲属,※闾毗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年在位)时,偕兄、弟(染)、妹等自柔然投北魏,改姓闾氏。妹入选东宫,生文成帝拓跋濬,称恭皇后。北魏尊崇外戚,

  • 厥稽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原居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境)西北,隋炀帝初征高丽,其首领突(度)地稽率勾使来、窟突始、悦稽蒙、赵羽、步护赖、破爰、步括利等8部千余家(一作胜兵数千)附隋,迁居柳城(今辽宁朝阳市)。

  • 辛亥湘西苗民起义

    清末苗民反清斗争。1911年,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湘西苗民在同盟会员田应全(苗族)、开明绅商张伯春、沈宗嗣等组织下,以“兴汉倒满”为号召,发动苗族群众响应湖北武昌起义。同年十月中旬,决定攻凤凰厅(治今湖

  • 写猪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此卫《满洲源流考》所记与永乐四年(1406)八月设置之札木哈卫、五年正月设置之撒只剌河卫均称作色珠伦或色珠伦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