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卡那卡那布语

卡那卡那布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卡那卡那布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现在只有300左右,居住在高雄县南梓仙溪上游,三民乡的民权和民生两个村中。卡那卡那布人和布农人,排湾人、泰耶尔人、邹人、汉人杂居,日常生活中已大多使用布农语,所以卡那卡那布语已趋于消亡。卡那卡那布语有辅音13个:p、 m、 v、 t、n、 l、 r、 ts、 s、 k、 、ʔ、h。

有元音4个:i、 u、 a、ə。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卡那卡那布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前缀有a-、 ma-、 maa-、 maka-、 maki-、maku-、 ara-、 mara-、 mari-、 maru-、 arupa-、 arupaka-、masi-、 masu-、 mata-、 mati-、 matu-、 mi-、 mia-、 kaa-、kara-、 ki-、 kira-、 ku-、 kuri-、 pa-、 paara-、 paari-、paasara-、 paasi-、 paati-、 paka-、 pari-、 pasa-、 pi-、pira-、 pita-、 piti-、 pu-、 puru-、 pusu-、 putu-、 puutu-、ra-、 ru-、sa-、 sani-、 si-、 siki-、 su-、 ta-、 taka-、 taki-、taku-、 tani-、 tara-、 tarusi-、 ti-、 tu-、 mu-、 muru-、musu-、 mutu-等。中缀有-um-、-in-,插在词干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后缀有-a、-ana、-tsu等。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9类。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一般体、完成体、未完成体;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动在后,宾语在主语之后。数词作定语在被限定名词之前,形容词作定语在被修饰名词之后。

猜你喜欢

  • 跋·塞囊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名僧。又称跋芒杰塞囊。跋氏家族人。积极支持赤松德赞发展佛教。奉命赴天竺(今印度)和尼婆罗(今尼泊尔)等地学习佛教经典,先后朝拜天竺大菩提寺及那烂陀寺,学习众多

  • 振州

    州名。唐武德五年(622)改隋临振郡置。天宝元年(742)更名延德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振州。治所在宁远县境,辖宁远、延德、吉阳、临川、落屯5县。宋开宝五年(972)改为崖州。隋唐以来汉人陆续移居

  • 沙麻部

    见“沙马宣抚司”(1130页)。

  • 丙寅

    蒙文学会创办的刊物。蒙文名《乌兰·巴日斯》。1926年,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组织文化团体“蒙文学会”,并创办刊物。为继承发扬蒙古民族的文化,取成吉思汗于“丙寅”年(1206)即蒙古国大汗位

  • 斋尔

    准噶尔地名。位于今新疆额敏县西南一带。汉时为匈奴右地,魏时隶属乌孙,后相继为高车、突厥、葛逻禄等占据。准噶尔部据有西北地区时,以其地广阔饶水草,为杜尔把、阿克巴、推素隆、伊克胡拉尔、赉吗里木5集赛驻牧

  • 乃颜之乱

    元代以乃颜为首的东道诸王所发动叛乱。乃颜为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玄孙,所承袭封地广大,据有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和辽东大部。至元二十三年(1286),见元廷全力防御西境,阴有叛意,轻漫朝廷。忽

  • 钞本

    发行钞币的本金。历代有之,元沿之。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初所印通行交钞,以丝为本,银50两易丝钞1000两,诸物之值,并从丝例。是年十月,改行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为本。两贯同白银1两。户部发给

  • 保惠城

    古城名。位于济木萨县(今新疆济木萨尔)治北30里,有3门:东舒景、西阜登、南萃昌。后改称“后堡”。居民有汉、回、维吾尔等族。

  • 那木儿台吉

    见“五路把都儿台吉” (267页)。

  • 朔漠方略

    见“亲征平定朔漠方略”(17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