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岛语系

南岛语系

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根据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岛屿以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上。西至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南美洲以西的复活岛,北至台湾和夏威夷岛,南至新西兰岛,中间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一般按地域分成印度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4个语族,包括500余种语言,使用人口约2.5亿。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在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爪哇、菲律宾、台湾、苏拉威西、马都拉、安汶、帝汶、马达加斯加等岛和马来半岛。包括中国台湾的高山族语言,印度尼西亚的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巽他语、马都拉语、米南卡保语、亚齐语、巴塔克语、布金语、巴厘语,马来西亚的马来语,菲律宾的他加禄语、比萨扬语、伊洛卡诺语、比科尔语、帮板牙语、帮阿西楠语、伊戈罗特语、马罗瑙语,马达加斯加的马达加斯加语,越南的嘉莱语、拉德语,越南和柬埔寨的占语等。波利尼西亚语族分布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新西兰、萨摩西、汤加、纽埃、库克、士阿莫土、马克萨斯、瓦利斯、夏威夷、复活岛等岛屿上。包括毛利语、萨摩亚语、乌维亚语、汤加语、纽埃语、拉罗通加语、塔希提语、士阿莫土语、马萨克斯语、夏威夷语、拉帕努伊语等约1000多种语言,方言和次方言。美拉尼西亚语族分布在赤道以南,太平洋西南斐济、新几内亚、俾斯麦、所罗门、圣克鲁斯、新喀里多尼亚、新赫布里底等岛屿上,包括斐济语、安布里姆语、利富语、莫图语、雅比姆语等。密克罗尼西亚语族分布在赤道以北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马里亚纳、马绍尔、加罗林、关岛、吉尔伯特、特鲁克、波纳佩、帕罗、雅浦、瑙鲁、帛硫等岛屿上,包括马绍尔语,查莫罗语、吉尔伯特语、特鲁克语、波纳佩语、帕罗语、雅浦语、瑙鲁语、鸟利蒂语、库赛语、塞班语、耶鲁脱语。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大都保存了古南岛语的辅音韵尾,并区分※p与※b;※mp与※mb;※k与※g;※t与※ t;※nt与※;d;※ a与※q;※nd与n a;基本词序大致为VSO (动词—主语—宾语)或VSO,动词与主语有一致性。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3个语族语言大都已丢失古南岛语的这些语音特征,基本词序大致为VSO(主语—动词—宾语),动词与宾语有一致性。

猜你喜欢

  • 甸氐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西汉时在氐族聚居区置。为※十三氐道之一。属广汉郡(治今四川金堂县东),东汉时属广汉属国。治所在今白水江上游,四川南坪县境,也即甘肃文县之西。三国蜀时废(一说西晋时并入阴平县)。

  • 穹咧

    见“花蓝瑶”(999页)。

  • 撒合夷

    即“撒合亦惕”(2494页)。

  • 亦剌八里

    见“亦力把里”(872页)。

  • 得的河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 《满洲源流考》作德里沃赫所。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野人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所,与喜乐温河等12卫和奥石河千户所同时设立。

  • 闽越王无诸之孙。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郢乘南越王赵陀死,发兵攻南越,武帝受南越王赵胡求救,出兵往讨,郢被其弟余善及族人所杀。因其恪守与汉约,独不与郢谋乱,被汉武帝遣使立为粤繇王,奉闽越祭祀。

  • 普剌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和《元经世大典图》。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不剌。《常德西使记》作孛罗城。《元史·耶律希亮传》:中统三年(1262),希亮曾两次至不剌城。《明史》作怕剌。古城遗址在今新疆

  • 粟族

    见“里泼”(1081页)。

  • 希真正答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成书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为岱舆弟子伍连成,据诸同学对岱舆生前言论的记录,整理编纂而成。是关于伊斯兰教教义的一系列问答记实及对《正教真诠》、《清真大学》两书内容

  • 大律

    见“北周律令”(5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