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舞蹈、诗歌汇编。经维吾尔族群众长期创作,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民族音乐、歌舞优点,于※叶尔羌汗国时期(1533—1680年)基本定型。流行于新疆各地。“木卡姆”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大曲”。十二木卡姆,即十二支大曲,每支大曲由若干小曲组成。包括序曲,叙诵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间奏曲等。体裁节奏错综复杂,曲词极为丰富。歌诗或为著名诗人那瓦依、司的克、宾尼、于素甫等人的诗篇,或为演唱者即兴之作。内容多反映维吾尔族人民反封建斗争和追求光明幸福生活的意愿。伴奏乐器多种多样。歌时,边唱边舞,场面热烈,节奏欢快,充分表现出维吾尔族人民勤劳、聪明、乐观、能歌善舞的特点。是维吾尔族传统歌舞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现辑有《十二木卡姆》两卷,于1960年出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还成立有《十二木卡姆》整理研究组,对此文化遗产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 都老制

    壮族传统社会组织。“都老”亦称“布老”、“布求”。壮语音译,意为“寨老”、“乡老”。在多数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无定额,每个村寨少者1人,多者3—5人。广西上思县三科村等地,都老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平时与

  • 一公城

    吐蕃城名。又作移公城。故址在今甘肃夏河县境。公元11世纪初,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首领耸昌厮均曾迎吐蕃赞普后人唃厮啰于该地,欲立文法以号令诸部。宋崇宁二年(1103),被宋军占领,改为循化城。

  • 潭马抹乖

    见“潭马”(2528页)。

  • 信苴庆

    即“段庆”(1693页)。

  • 答鲁花赤

    见“达鲁花赤”(734页)。

  • 那竹台吉

    见“塔喇海台吉”(2163页)。

  • 贺兰山佛祖院

    西夏佛寺。在西夏三大山之一贺兰山中。西夏时期党项僧人平尚重照禅师的弟子李慧月曾于此印制汉文大藏经12部、《华严经》54部,又抄写金银字《华严经》1部及其他佛经。

  • 李陵

    ?—前74西汉将领。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汉名将李广孙。少以善骑射、礼贤下士为世称誉。初为侍中建章监。武帝因其有李广遗风,使将800骑,深入匈奴地区侦察地形。归拜骑都尉,将众5000人

  • 瓦尔喀

    ?—1674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一作镶红旗人)。完颜氏。天聪时,任前锋校,屡征战。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岳讬征明,越燕京趋山东,攻海澄,屡建战功。七年(1642),随贝勒阿巴泰入明边,转战至

  • 越质叱黎

    十六国时期鲜卑越质部首领。以部为氏,故称。率部驻屯于平襄(治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东晋武帝太元十三年(388),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子越质诘归、弟子越质复半及部众5千余人被俘,势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