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依力格衣

依力格衣

狍皮衣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旧时鄂伦春人夏季打猎时穿的一种去毛的狍皮短衣。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怕水,遇水易变形,有时早出上山打猎被露水弄湿,即脱下晒在马背上,回家时再穿上。

猜你喜欢

  • 打花龙

    仡佬族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因在固定的花龙坡上举行,故称。用细竹篾编成类似乒乓球大小(或略大)的球,内装碎石、铜钱等,使其相撞成声。比赛时,男女数十人聚集在花龙坡上,两人一组(或众人分成两队),于平地上划

  • 度地稽

    即“突地稽”(1758页)。

  • 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

    即《道宗皇帝哀册》(2300页)。

  • 元万顷

    ?—689唐朝文臣。河南洛阳人。先世鲜卑元氏。北魏京兆王元子推后裔,新安公元白泽孙。善属文。初为通事舍人。乾封元年(666),从英国公李绩征高丽,为辽东道总管书记。因奉令作文檄,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

  • 北部敕勒

    敕勒之一部分。4世纪末5世纪前期,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屡征漠北,将敕勒(高车)迁入今内蒙古及山西、河北北部。居住在六镇(武川、怀朔、沃野、柔玄、怀荒、抚冥或谓御夷)稍北、漠南一带的敕勒部落,称北部敕勒。

  • 蒙光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元史·地理志》中有此路名,但缺注。《招捕总录》云南条中记有元贞二年(1296)九月征乞蓝事,并有“蒙光路军民总管府答面”之名,同书西番条中亦记云南蒙光路土官䚟罕所言情况,知

  • 刘平国作亭诵

    东汉刻石。在新疆拜城县东北喀拉达格山麓岩壁。诵文分为两段,由北向南,北段为作者题款,3行共11字,所占面积约高、宽各13厘米。南段系正文,仅存8行,可辨认者约百余字,所占面积约高43厘米,宽34厘米。

  • ①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乌珠留若鞮单于子,※稽留昆与※方之同母兄。任匈奴左日逐王。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单于侍子方还归匈奴后,复受遣与妇入侍汉,保持与汉和好关系。 ②元代农村基层行政设施。参

  • 宇文归

    即“宇文逸豆归”(901页)。

  • 拉失德史

    书名。亦译《中亚蒙兀儿史》、《蒙兀儿斯坦史》、《明代察合台汗国史》。关于※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初期的历史著作。明代新疆蒙古族历史学家※马黑麻·海答儿·朵豁剌惕(1499—1551)撰。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