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伯都讷

伯都讷

地名、地区名。又名那拉洪。位于吉林城北。辖域东西420里,南北170里。东至拉林河(涞流河、兰陵河)五常厅,西接蒙古郭尔罗斯部,南连巴彦鄂佛罗边门(即法特哈边门外荒山嘴子吉林府),北邻拉林河双城厅。唐虞至周为肃慎地。汉、晋为扶余。北魏为勿吉。隋唐初为伯咄靺鞨。渤海为扶余府境。辽为东京之宁江州及达噜噶部。金属上京肇州地。元为开原路境。明初为三万卫、三岔河卫,后属乌拉部。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依旧城改建,移吉林副都统驻守,管理各旗户。嘉庆十五年(1810)置伯都讷(一作白都讷)厅。光绪八年(1882),移治孤榆树屯(今吉林榆树市),三十二年还治旧址。清至民国初年,治内有汉、满、巴尔虎蒙古、卦勒察、朝鲜等民族居住。

猜你喜欢

  • 思赤赞普

    吐蕃王朝传说中的第七位赞普。姓悉勃野。达赤赞普与王妃拉温莫之子。藏书称以其六世祖※聂赤赞普为首的七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其为之一。《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无此赞普名。

  • 沿河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北部。与四川省相接。县境有苗、土家、仡佬、汉等民族杂居。北周宣政元年(578),置费州。隋开皇九年(589),置务川县,治所在今贵州沿河县北。属庸州,旋属巴东郡。唐武德四年(621),

  • 塞维列碑

    古突厥文碑铭。1969年苏联学者在蒙古西南部接近我国甘肃的塞维列地方发现,故名。碑文以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写成。各7行,但破损特甚。因在粟特语部分见有“君主”一语,在古突厥语部分见有“英义药逻葛”等词,

  • 谋鲁盌

    见“谋鲁斡”(2129页)。

  • 满都海哈屯

    1448—?明代蒙古女政治、军事首领。亦作满都海赛音哈屯、满都海彻辰夫人。土默特恩古特(汪古)部领主绰罗斯拜特穆尔丞相女。初嫁满都鲁可汗(满都古勒汗),生博罗克沁、伊锡克二公主。成化十五年(1479)

  • 亭独尸逐侯鞮单于

    ?—9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师子。※䤈僮尸逐侯鞮单于子。原任左谷蠡王。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率万骑出朔方鸡鹿塞,配合汉将窦宪、耿秉,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

  • 刘知远

    895—948五代后汉皇帝。947—948年在位。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唐奠基者※李克用列校刘璜之子,生于太原。初事后唐明宗李嗣源,寻转为石敬瑭(后晋高祖)牙门都校。力助石敬瑭举兵反后唐,为北京马步军都

  • 乌雅束

    1061—1113金康宗。字毛路完。女真完颜部人。金世祖※劾里钵长子。辽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金穆宗卒,以世祖嫡长子承袭节度使,继任联盟长。翌年,以高丽来伐,使石适欢破之。为向苏滨水(今大绥芬河

  • 木里吉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亦作默尔根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辖黑龙江省嫩江县墨尔根江流域。宣德十年(1435)十二月,该卫等女真指挥打剌哈等入朝贡马,赐彩帛等物。

  • 蛮方

    古族名。西周至战国时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称※荆蛮、蛮荆或南蛮。其地域包括今湖北清江流域、湖南沅江、澧水流域、洞庭湖西北部以及黔、桂、赣与相邻的地区。唐、虞、夏之际,其民属九黎之三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