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传大召

传大召

藏语称“门拉莫钦波”,清译“摩罗木”或“默朗穆”,意为“大愿法会”。通称“传大召”。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于藏历正月,在拉萨大昭寺倡办了一次讲论佛经、发愿祈祷的宗教法会(即传召)。宗喀巴涅槃后,中断19年,二世达赖根敦嘉措时始恢复,以后每年举行,成为惯例。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届时,三大寺僧众及卫藏、安多、康区各地僧众齐集大召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至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开始在法会中以辩论佛经的形式,从三大寺僧徒中选取头等格西。法会期间,由哲蚌寺铁棒喇嘛接管拉萨市政的封建特权,维持拉萨市区秩序。与此同时,二月亦举行法会,规模较小,藏语称“聪确”,意为“奉献会”,为别于“传大召”,通称“传小召”。法会最初旨在祈祷一年吉祥,后成为宣扬宗教乃致寺院以其特权借机索取民财。民主改革后,僧众仍参加此活动。

猜你喜欢

  •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置十二宫,下皆设瓦里。蓊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瓦里。

  • 库库和屯

    即“库库河屯”(1112页)。

  • 敕勒

    古族名。亦作赤勒、涉勒、赤狄、狄历、铁勒、丁零等,为汉文史籍中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对该族的称谓。一说皆是突厥语Turk(意为“强力”、“气力”)的音译或音变、讹音,系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之统称。赤

  • 苾伽可汗城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 合兰府硕达勒达等路

    见“合兰府水达达等路”(837页)。

  • 马瓦拉痕那儿

    见“河中地”(1506页)。

  • 屋曲

    云南碧江怒族虎氏族第十四世祖。原居兰坪弥洛底。相传三四百年前,因追赶黄蜂氏族,来到碧江第九村,见此地土地肥沃,遂定居。原居该地的蜂氏族已有40余代,虎氏族来后,两族和睦相处。后勒墨人(白族一支)进入该

  • 十二安

    契丹建国后宫廷礼仪所用音乐名。唐有十二和乐,豫和祀天神、顺和祭地祗等等。契丹开国初期沿用。五代梁改为九庆,晋改为十二同,契丹遂亦改为十二安,据《辽杂礼》载:“天子出入,奏隆安,太子行,奏贞安。”(见《

  • 南诏中岳

    南诏封山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以点苍山(位于今云南大理市洱海湖之西)称中岳,为五岳之一。贞元十年(794),异牟寻遣子寻阁劝及清平官与唐使崔佐时会盟,即在此山下

  • 镇念城

    古城名。吐谷浑据今甘肃临潭一带时所筑。故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附近。属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