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众狄

众狄

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亦称群狄。为赤狄、白狄、长狄之外的北狄诸部落,包括有名称记载的丽土之狄、狄祖等,一说还有徐、蒲等。姬姓。初分布于晋东南一带,后北迁太原,再迁晋北。先与赤狄、白狄、长狄等组成部落联盟,以赤狄为盟主,共同采取军事行动,或攻击华夏诸侯,或抵御诸侯的讨伐。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诸部分裂,长狄、白狄先后脱离赤狄。周定王九年(前598),众狄不堪赤狄之役使,其酋长与晋会于攒函(《左传》注云:狄地),受晋之离间,归服晋国。后与西迁的山戎、无终部结盟,以无终为盟主。周灵王三年(前569),无终酋长嘉父请求晋悼公采取“和戎”政策,停止对戎、狄的征伐,以货易土,将土地售与晋国。周景王四年(前541),遭到晋正卿中行穆子(荀吴)的征讨,兵败太原,与无终同北徙于代地(今山西浑源及河北蔚县一带)。

猜你喜欢

  • 筚篥

    即“觱篥”(2547页)。

  • 论臣

    吐蕃官名。藏语音译。亦称大论、大相。直译为“大臣”。《新唐书·吐蕃传》谓:“其官有大相曰论茞”。亦即“论掣逋”之对音缩写。长庆《唐蕃会盟碑》中多记有此种官职,如“论波掣逋”即是。解放前夕,西藏地方政府

  • 通哇顿丹

    1567—?明代西藏察木多地区帕巴拉呼图克图三世。又名索南朗杰。藏族。出生于隆布上部。于康区南部、波密、察木多、八宿等地传经说法。屡应丽江土司邀请,往来于芒康、迪庆间,弘扬佛法,曾一度长驻芒康。后被任

  • 蕃客

    唐宋时期对来华经商朝贡的外商通称。亦称番商、胡商、贾胡等。15世纪前,阿刺伯各国在世界贸易中占主要地位,当时来华番客以穆斯林商人居多,故往往代称外国穆斯林商人。从宋开宝元年(968)至乾道四年(116

  • 苜蓿

    或作目蓿。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西域。汉武帝时,李广利征服大宛,始将苜蓿移植于中国内地。时又称其为“光内草”或“连枝草”。

  • 五措六寺

    西藏墨脱县门巴族对原※墨脱宗行政区划和著名寺院的俗称。五措即东布措、荷扎措、背崩措、萨嘎措和达岗措。六寺即仁钦崩寺、罗邦寺、马崩寺、巴尔滚寺、格林寺和得儿工寺。

  • 乌林答

    即“兀林答”(108页)。

  • 乙室奥隗部

    契丹部族名。辽太祖神册六年(921),以所俘※奚族民户所置,为太祖二十部之一。隶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东北路兵马司(一作东北路女真兵马司)。

  • 宁令哥

    1034—1048又写作宁凌噶、宁凌哥。党项人。西夏景宗元昊子,野利后所生。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十二月太子宁明死,翌年立为太子。十年(1047),父元昊夺取其未婚妻没�Ȼ

  • 契丹语,指无蚊蚋、水草丰美的地方。亦有以此作为专名,如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国阿辇斡鲁朵”(永兴宫),下属四“瓦里”(一级组织名),其中之一则称“抹”(见《辽史》卷31)。金代初年,因袭契丹诸抹而置群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