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亡人斋

亡人斋

苗族丧葬习俗。流行于贵州望谟县地区。苗语称“扎比里”。丧主办斋要在丧期13日之后举行或更晚一些时候,举行时姑、舅、婿及表亲等需送彩色纸扎物一套及米、酒、猪不等。如婿则送牛杀祭。丧主在堂屋摆木桌一张,上放簸箕,内装衣服、毛巾、糯米粑等。焚香烧纸供祭。在门口扎一小门,谓之“小朝门”。行祭时亡者之表兄弟或姐妹将簸箕抬到小朝门外,由巫师主祭亡灵,在小朝门处杀狗和鸡,用其血淋在小朝门上,必须请吹芦笙者边吹边进入小朝门内,以示由吹奏者迎死者亡灵入家中。芦笙吹奏者之一将簸箕拿进堂屋及卧室。再由兄弟或姐妹(视亡者男女而定)将簸箕搬出小朝门外,祭典结束。

猜你喜欢

  • 花翎

    即孔雀翎。清代官员的冠饰。以孔雀翎上的一目晕为一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眼多为贵,以得此种翎顶为殊荣,其中满洲、蒙古官员居多。清初,以宗室亲王、郡王、贝勒的地位特殊,均无戴翎之例;贝子、固伦额驸(

  • 温鹤汀

    辛亥革命志士。字仁寿。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回族。清末秀才。热心伊斯兰教事务,曾被推为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精医术,以医为业。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1911年武昌首义后,重庆同盟会起而响应,11月

  • 俺不罗

    明代乌思藏地名。在今西藏浪卡子境。洪武(1368—1398)初,明在其地置俺不罗卫,后升为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参见“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1887页)。

  • 铁冶务

    西夏冶铁管理机构。景宗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设于夏州(今属陕西靖边),东境距黄河80里处。

  • 迁隆寨

    宋代壮族地区古镇。领地不详。治所在今上思县南部。元改寨为州,属思明路。明改为土巡检司。清因之,属南宁府。为壮族聚居区。

  • 忽鲁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忽鲁”为“统领”之意,“勃极烈”意为“官长”,合为“统领官”、“统帅”、“将军”之意。《金史·国语解》谓:“统领官之称。”阿骨打建国后,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

  • 那斯胡尔萨

    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筒被子”。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野外露宿常用的被子。以长毛狍皮制作,口袋形;在开口一头缝有几根皮条。睡觉时将外衣脱去,身入其中,将袋口皮条扎紧,既保暖又防

  • 六月六节

    参见“更六兀”(1048页)。

  • 火浣布

    又作火布。一种耐火纺织物,类今之石棉布。或脏,以火烧之,则“皎洁凝白”,故曰“火浣布”。产于大秦(即罗马帝国)。常用来交易或贡献。为历代中原王朝所称奇,誉之为“奇布”。

  • 普颜笃皇帝

    见“爱育黎拔力八达”(18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