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上京

上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的建号。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上京的有:①渤海王国王城忽汗城,故址即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渤海镇东京城。大钦茂为王时(737—793),仿唐五京之制设。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龙泉府。城,参见※忽汗城。其地为※肃慎故地,渤海国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唐天宝(742—756)末,由※旧国迁都于此,贞元(785—805)时又由此迁都※东京,第五世王大华玙即位,还都,至渤海国亡。亡后京号遂废。 ②契丹(即辽朝)国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建城都此。时名皇都。会同元年(938),辽因得后晋所献幽蓟16州地,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一带)为南京,改原南京(故址为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为东京,定皇都为上京。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后,为辽五京之首京。上京道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临潢府。有南、北二城,北城为皇城,系契丹朝廷宫殿及衙署所在;北城名汉城,有东西横街,为市肆和工匠及一般平民活动区。辽亡后,金初沿袭旧称,天眷元年(1138)改称北京,天德二年(1150)废京号,止称临潢。 ③金朝前期都城,后为陪都。故址即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子。其地为生女真完颜部发祥地,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金国称帝,建都于此。初称“内地”,无城郭,星散而居,金太宗天会年间(1123—1135),始建城郭与宫室。天眷元年(1138),金熙宗建号上京。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将国都迁至燕京(今北京市),削上京称号(一说削京号在正隆二年即1157),止称会宁府(初称会宁州,金太宗升为府,治所在上京城内)。大定十三年(1173),金世宗复上京称号。上京路治所设此。城内原建乾元殿等宫殿庙寺,海陵王迁都后为防止反对迁都者留恋故土,于正隆二年遣吏尽焚毁,并“夷其趾,耕垦之”。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复修了一些建筑,今也无存。

猜你喜欢

  • 大成比吉

    见“把汉比吉”(1062页)。

  • 善水

    即“盖水”(2123页)。

  • 艾衣

    契丹民族流行的一种服装。据《契丹国志》记载:“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合,絮衣。”(卷27)艾叶有香气,可以驱蚊蝇。捣碎混入绵中作衣着身,既可抵御寒冷,又有驱邪禳灾之意。

  • 安轮大舟

    契丹人使用的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据宋人方勺《泊宅编》记:契丹“与中原为敌国。兵马略集,便有百万,多作大舟,安四轮陆行,以载辎重,遇塘水、黄河,则脱轮以度人马。”(卷10),不仅作战,亦日常用。出使契

  • 蒙古姓氏

    古代蒙古人主要以氏族、部落名为姓。族姓氏通常以祖先名字命名,如成吉思汗十世祖辈不古讷台、别勒古讷台后人分别以不古讷兀惕、别勒古讷惕为姓氏;其九世祖辈巴阿里歹、沼兀列歹后人以巴阿邻、沼兀列亦惕为姓氏,等

  • 天令节

    金、元、清时期在京都流行的节日。起源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帝都中都(今北京)。蒙古贵族建立元朝后,仍在大都(今北京)流行。清代因之。每年冬至这一天,百官呈贺表,家家户户吃馄饨,不谈国事。

  • 卡日朗

    ①土族语音译。青海省互助县五十地区土族的自称。 ②土族的他称。青海省互助县华热地区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 巩阿岱

    ?—1652清宗室、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异弟巴雅喇第三子。天聪五年(1631),随太宗攻明大凌河城。崇德元年(1636),率军援入关攻明之清军,因功晋护军统领。二年,从征朝鲜,

  • 斛斯氏

    高车姓氏。本漠北高车一部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述:“斛斯氏其先居广漠,代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归北魏后以部名为氏。原作斛粟氏,后改斛斯氏。初居于代北(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

  • 巴达山

    见“巴达哈伤”(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