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
明末清初福建南安人,字羽公。明平国公郑芝龙弟。明崇祯武举人,累官至登州副总兵。南明弘光朝建立,加总兵官,驻镇江,以舟师扼守长江口。弘光政权覆亡后,引师南下。旋与芝龙拥立唐王于福州,封定国公。后以拥兵自重,避敌不前,削爵。隆武政权覆亡,与侄郑成功合兵抗清。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因军事处置失当,自退居白沙,曾拒清廷诱降。后卒于金门。
明末清初福建南安人,字羽公。明平国公郑芝龙弟。明崇祯武举人,累官至登州副总兵。南明弘光朝建立,加总兵官,驻镇江,以舟师扼守长江口。弘光政权覆亡后,引师南下。旋与芝龙拥立唐王于福州,封定国公。后以拥兵自重,避敌不前,削爵。隆武政权覆亡,与侄郑成功合兵抗清。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因军事处置失当,自退居白沙,曾拒清廷诱降。后卒于金门。
科举考试用语。唐时,举子应试前,多奔走公卿显贵之间,投献行卷,名曰“求知己”,以扩大影响。数日之后又投之,谓之温卷。
吐蕃部名。河湟吐蕃诸部之一。居今青海黄南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初事唃厮啰疏族溪巴温。唃氏政权瓦解后,降北宋。北宋亡、降金。金大定四年(1164),与诸邻部共立唃氏五世孙结什角为族长,称王子,依附金国
①西周时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名渠。熊绎四世孙。值周夷王时,王室衰微,乃兴兵伐庸(今湖北竹山西南)、扬、粤,至于鄂(今湖北鄂州),立长子康为句亶王,次子红为鄂王,幼子执疵为越章王。周厉王时,因畏王室征
见“转运使”。
?—1273元泰安长清(今属山东)人。严实第三子。宪宗五年(1255),任东平路管军万户。屡从兄忠济攻南宋。世祖中统四年(1263)削世袭地方军权,罢官家居。
或称建中之乱。唐建中四年(783),藩镇李希烈围襄城(今属河南),德宗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本镇兵五千赴救。军士离镇时多携子弟,望至京师获赏赐。会天雨、士卒饥寒交迫,及至京师,非惟无赏,竟以糠菜饼犒军,
?—前402战国时周王。名午。公元前425—前402年在位。周考王子。周室益衰。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策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是为魏、赵、韩正式立国之始。
书名。近人王国维撰。一卷。撰于1925年,时王氏任教清华学校研究院为经史小学导师,讲授古史,是书即当时讲稿。书凡五章。首章总论,为全书纲领,提出“两重证明法”,认为如要系统整理古史资料,“则非于纸上材
1881—1913清末民初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字颂亭。福建武备学堂肄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南京任新军管带。曾参加福建学生会。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举兵光复镇江,任军政分
①三国魏黄初四年(223)改淮南国为郡。治寿春县(今寿县)。属扬州。辖境相当今安徽怀远、凤台二县以南,寿县、肥西县以东,凤阳、定远、来安等县以西和巢湖以北地区。太和六年(232)为楚国,嘉平元年(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