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友
一作红君友。明末人。农民起义首领。初为神一元部属。神氏兄弟死后率众据镇原继续反抗。崇祯五年(1632)转战陕甘。后中明将曹文诏反间计,被部将误杀。
一作红君友。明末人。农民起义首领。初为神一元部属。神氏兄弟死后率众据镇原继续反抗。崇祯五年(1632)转战陕甘。后中明将曹文诏反间计,被部将误杀。
命妇封号。北宋政和二年(1112)重定命妇封号,寄禄官太中大夫以上、职事官未至侍郎者,其妻封令人。
即“杼”。
①或译欠州、谦州。元北境属地。在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辖境。因河为名,指谦河上游(今叶尼塞河上游乌鲁克穆河)与谦州河(今克穆齐克河)流域。成吉思汗时迁汉人工匠和炮手军至此,从事织作,制造兵甲或屯田。地出良
后(後)即“南唐后主”。
书名。清林伯桐撰。四卷。分为士人冠仪及冠仪考证,笄仪及笄仪考证,婚仪及婚仪考证,丧仪及丧仪考证,祭仪及祭仪考证等。对士人家仪诸礼制,作了考核和说明。收入《脩本堂丛书》。
春秋杞国都。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春秋》僖公十四年(前646):“诸侯城缘陵。”杜预注:“缘陵,杞邑。辟淮夷,迁都于缘陵。”《左传》:“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
①秦置。治今山东郯城县北。为东海郡治。隋属下邳郡,唐初废入下邳县。秦末秦嘉、朱鸡石等起义,围东海太守于此。②东晋初割吴郡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市)北境侨置。永和中,侨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元嘉八年
1246—1307元唐兀人,字道明。父斡扎箦,世掌夏国史。通汉文《论语》、《孟子》、《尚书》。世祖召授中兴路新民总管。招子弟之壮者垦田,塞黄河九口,开其三流,凡三载,赋额增倍,转营田使,秩满入觐,升潼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由永巷丞改名。任用宦者,员八人。辅佐掖庭令管理宫女事务。东汉沿置,名义上隶属少府,有左右丞、暴室丞各一员。三国魏沿置。北齐置一员,为掖庭署次官。隋置二员,正九品。初为
书名。四十六卷。清高宗敕撰。本书认为契丹语以索伦语为本语,而索伦语同于满语,故对《辽史》、《金史》上的专名,标注满文及汉文反切注音,并释义。《元史》则标注蒙文并音义。三史专名语解,并无实据,多出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