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中国伦理范畴之一。原指敬神或表示敬意而举行的仪式。始见于卜辞,作豐,为行礼之器,即用器皿盛双玉以作供奉,表示对上帝或先祖的敬重。《尚书·君奭》:“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意谓殷礼能同上天参配,所以享国久长。西周时,强调“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遂将“”推演为区别贵贱亲疏的行为规范和等级名分制度,而有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之说。孔子推崇周礼,主张“齐之以礼”(《论语·为政》),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要求以周礼统一人们之视、听、言、动。老子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三十八章),对“”持批判态度。战国时,荀子将“”之内涵予以扩大,谓其“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提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给礼赋予法的含义,主张礼与法相结合。汉代《白虎通》将礼规定为“五常”之一,成为当代和后世推行教化的重要内容,称“礼教”。北宋李觏提出“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直讲李先生文集·礼论第一》)。理学家以“”为“天理”之表现形式,朱熹称:“礼谓之天理之节文者,盖天下皆有当然之理,但此理无形无影,故作此礼文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教有规矩,可以凭据,故谓之天理之节文”(《朱子语类》卷四十二)。认为守“”即是循天理,失礼即是违背天理。

猜你喜欢

  • 幕府

    亦作莫府。将军出征时的府署。战国置。将帅出征军还则罢,治无常处,故以帐幕为府署。幕府省约文书图籍。后世沿称,亦作将军府、将军的代称。五代时指节度使府。后唐诸道开置幕府,除节度使、两使判官由中央授任外,

  • 刘子翚

    1101—1147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 子羽弟。 父刘死靖康之难。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深研《周易》。朱熹曾从之学《易》

  • 城门领

    官名。清代步军统领所属八旗武职官员。康熙十三年(1674)置,初名城门尉,掌司京城门禁,稽察出入。内九门每门二人(满缺),外七门每门一人(汉军缺),正四品。乾隆十九年(1754),更名城门领,定为从四

  • 舆算学会

    清末进步团体。光绪二十四年二月(1898.3)罗辉山、潘仁瑶创建于湖南郴州。本会不分畛域,无论本省外省之生童贡监一律延纳。旨在略去虚文,专求实学。舆地以绘险要究兵略为主,旁及农矿;算学以程功董役行军布

  • 徐光

    ?—334十六国时顿丘(治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字季武。父以牛医为业。幼好学。年十四五,被后赵石勒将王阳所掠,主秣马,勒奇其才而擢为记室参军。后以傲倨不恭被退为牙门,寻被囚。在狱中注解经史十余万言。后赵

  • 提举神霄宫

    宋代宫观官名。政和七年(1117),令天下州军皆设神霄宫,无道观处则以僧寺改建。重和元年(1118),诸路各置提举,以转运使兼任,选通判为同提举。靖康元年(1126)罢。

  • 嘉祐石经

    即“北宋石经”。

  • 咎繇

    即“皋陶”。

  • 捐贡

    明代由捐纳而取得贡生资格者称捐贡。清代称例贡。

  • 行台村

    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东北。五代梁贞明四年(918),晋王军于麻家渡,梁将贺瓌等屯濮州北行台村,相持不战,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