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府
北宋大观二年(1108)升瀛州置。治河间(今市)。宋、金属河北东路。蒙古至元二年(1265)改为路。明洪武元年(1368)复改为府,仍治河间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山东马颊河以北,河北任丘、肃宁、阜城、故城诸市、县以东地。属京师。清雍正三年(1725)升原河间府境内的天津卫为直隶州。辖境缩小,约当今河北任丘、肃宁、河间、献县、泊头、阜城、景县、东光、吴桥、故城,山东宁津等市、县地。属直隶。1913年废府留县。
北宋大观二年(1108)升瀛州置。治河间(今市)。宋、金属河北东路。蒙古至元二年(1265)改为路。明洪武元年(1368)复改为府,仍治河间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山东马颊河以北,河北任丘、肃宁、阜城、故城诸市、县以东地。属京师。清雍正三年(1725)升原河间府境内的天津卫为直隶州。辖境缩小,约当今河北任丘、肃宁、河间、献县、泊头、阜城、景县、东光、吴桥、故城,山东宁津等市、县地。属直隶。1913年废府留县。
676—733唐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字连城。裴行俭子。武则天时,累授太常丞。开元初,擢兵部郎中。十七年(729),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寻进侍中,兼吏部尚书。尝主选事,不论才智,循资用人,称
官名。(1)地方高级军政官员。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548)始置。西魏亦置。北周孝闵帝即位时,陇右已置总管府。明帝武成元年(559)正式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加使持节,管理辖区军政民政,总管之设遂成
元代诸王封号,授驼纽金印。至治三年(1323),察合台后裔忽都帖木儿受封。
云南腾越九关之一。在今梁河县境。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置。为边防土弁驻屯之所。抚夷(土目)由南甸土司龚氏保人充任,世职。
西晋永嘉四年(310)分阳羡县置。治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章溪东岸。属义兴郡。隋废入义兴县。南朝宋泰始初,义兴(治今宜兴市)太守刘延熙举兵,宋遣吴喜进击,自永世(今江苏溧阳市南)至国山,进屯吴
书名。清郭柏苍撰。五卷。约成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分记鱼、记介、记壳石、记虫、记盐、记菜等篇。全书以福建方言为分类依据,对各种海产品状态、产地、活动特性一一加以说明。又附记海鸟、海兽、海草等篇。
一作苏三妹。清广东灵山(今属广西)人。其夫苏三系天地会首领之一,被害,她立志报仇,变卖家产聚众数百,后所部扩至数千,所至劫富济贫。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1)率部至桂平大湟江口加入太平军。后随太平
?—1652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字游初,一字震清。明崇祯进士。授饶州推官,改翰林院编修。南明隆武朝时,任少詹事。水历初,拜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疏请出兵进取中原。时朝臣党争纷起,以主吴党,自恃从驾旧臣
1833—1902清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字若汀。精研数学,旁及地质、矿物等学。咸丰十一年(1861)入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同治四年(1865)与徐寿等合作造成木质轮船“黄鹄”号,是为中国自造轮
又称《陈政事疏》。西汉贾谊撰。文见《汉书·贾谊传》,系节录。《治安策》之名为后人所加。文帝时诸侯王僭制,匈奴侵扰边郡,谊欲有所匡建,乃上疏陈治安之策。建议限制并削弱诸侯王势力,割地定制,“众建诸侯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