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统
西晋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字应元。少有乡誉,袭父爵亢父男,除山阴令。迁中郎,转太子洗马,甚被亲礼。元康九年(299),作《徙戎论》,议将氐羌等族迁离关中,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惠帝不能用。曾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谏冏骄荒。后为廷尉正,州郡疑狱,断处从轻。历成都、东海二王属官,甚被信用。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中避难成皋(治今河南荥阳汜水),病卒。所著赋颂表奏,多散佚。
西晋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字应元。少有乡誉,袭父爵亢父男,除山阴令。迁中郎,转太子洗马,甚被亲礼。元康九年(299),作《徙戎论》,议将氐羌等族迁离关中,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惠帝不能用。曾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谏冏骄荒。后为廷尉正,州郡疑狱,断处从轻。历成都、东海二王属官,甚被信用。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中避难成皋(治今河南荥阳汜水),病卒。所著赋颂表奏,多散佚。
书名。元李志常撰。二卷。志常为蒙古太祖时道士,字浩然,号真常子。太祖十五年(1220)至十九年曾随侍其师长春真人丘处机赴西域谒成吉思汗,归后就途中经历闻见,撰此行记。于所经各地山川、道里、风俗、物产,
1791—1855清江苏宝应人,字楚桢,号念楼。道光进士。曾任直隶文安知县。幼从叔父刘台拱学,与刘文淇齐名,有“扬州二刘”之称。长于经学,初治《毛诗》、《郑礼》。后专治《论语》,以何晏《论语集解》为主
即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地当大漠南北交通之要冲。《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强弩都尉路博德等北击匈奴,“匈奴闻之,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单于以兵十万待水南,与贰师接战”,
历(歷)书名。宋李焘撰。三十四卷。焘以历代用相得失,关系国家治乱安危,而按诸旧史,惟汉及唐颇有谱牒,其他率皆不具,脱略抵牾,难以寻检。乃旁搜远取,推究前后,著为是书。自西汉始元,迄后周显德,千余年间,
成吉思汗行宫之一。设在萨里川(今克鲁伦河上游西)。据清《乾隆内府舆图》,其地有湖名噶老台,行宫当在其旁。
?—571北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北燕主冯跋之后。初袭爵荥阳县子。妻为齐武成帝高湛胡皇后妹。任殿中郎,奉诏辅导太子。湛死,为太尉高叡、尚书令和士开等所忌,出为郑州刺史。后谄附士开,复为吏部尚书,
元代督理烧毁昏钞的机构。至元元年(1264)置昏钞库,后改称烧钞库,秩从八品,置达鲁花赤、大使、副使等员。二十四年,分立东、西库。置于大都及行省治所。各地行用库收换到昏钞,盖上毁印,每季解纳烧钞库,由
官名。五代后梁改崇政院直学士置,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改名枢密院直学士。
官名。简称“枢直”。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改直崇政院置,选有政术文学者充任。宋初置为皇帝侍从,备顾问应对。元丰改制,定为正三品。政和四年(1114),改为述古殿直学士。南宋建炎二年(1128)复
书名。亦称《焦氏易林》。旧题汉焦延寿撰。明郑晓、顾炎武疑为东汉人伪托,清沈炳巽《权斋老人笔记(三)》、牟庭《翟云升易林校略序》考为东汉崔篆作。将《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各演为六十四卦,共四千零九十六卦,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