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注
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法。原已注授某一差遣窠阙,因避亲或违反铨选条法,允许或必须退回原阙,另射他阙。
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法。原已注授某一差遣窠阙,因避亲或违反铨选条法,允许或必须退回原阙,另射他阙。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掌九州版图,设置山川险阻以守禁。
?—1892清广西临桂人。同治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五年(1879)崇厚与沙俄擅订《里瓦几亚条约》,他奏请另遣使臣更约,被采纳。次年署日讲起居注官。九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时法国侵略越南
打击兵器。多以坚硬木棒制作,形制繁多。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使用灵活。据载,商周时就广为士卒使用。一般长四五尺至丈许不等,其制式、使用亦多有不同,有多种称谓,如殳、棒、棍、杵、杆、杖等。后世类别日繁,形
元人,唐兀氏,字克庄。父斡仁通,官云南行省理问。以《礼记》举进士,为奎章阁典签。官嘉议大夫、工部侍郎。参与撰修《宋史》。
十六国时陇西(治今甘肃陇西)人。鲜卑族。乞伏乾归弟。于西秦历前将军、秦州牧。太初七年(394),前秦苻崇与陇西氐王杨定共攻乾归,乃率军拒之,始战败于平川,寻与乞伏轲弹等击斩崇、定,乾归于是尽有陇西、巴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长江中。《资治通鉴》:隋开皇八年(588)杨素伐陈,“引舟师下三峡,……将军戚昕以青龙百余艘守狼尾滩,地势险峭,隋人患之”,即此。
一作都波。铁勒诸部之一。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南。内分为三部,即都波、弥列、哥饿支,又称为木马三突厥。曾通使于唐。元作秃八或秃巴昔。
官署名。南朝宋改散骑省置,为门下三省之一。有时仍习称散骑省。南朝齐、梁、陈沿置。掌侍从左右,谏诤献纳,纠劾百官,主掌图书文翰,集录诏令等文,撰述文章,收纳转呈诸奏闻文书,有异议得随时为驳。因拟诏出令之
①周代大夫以下之家。《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孔颖达疏:“私家,大夫以下称家。”②指私人从事著述者。《北史·李彪传》:“国之大籍,成于私家。”
官署名。清代宗人府所属机构,掌修玉牒(皇族谱牒)。顺治十三年(1656)开馆。后定制玉牒十年一修,届修则开,修成则闭。设正、副总裁官,无定员,届修时由皇帝在宗令、宗正及大学士、礼部尚书、侍郎、内阁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