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王颖
即“司马颖”。
即“司马颖”。
相传宋太祖曾提出不用南人为相的主张,亲笔书写“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刻石于政事堂,以示子孙。后王钦若为相,吏移刻石于他处,王安石、章惇为相时,刻石被人窃去。据近人考证,此说系反对王安石变法者所编造。
官名。晋代置,为太常、大鸿胪属官,职掌不详。见《晋书·舆服志》。
即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右玉城。唐天宝四载(745)至六载,河东节度使王忠嗣所筑。《资治通鉴》: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寇振武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败之,子仪乘胜拔静边军”,即此。
官名。北齐置,隶太子药藏局,掌侍奉太子疾病,诊候议方,七品。隋唐沿置,皆从七品上。
蒙古杜格拉特部首领。受察合台汗封,获得天山以南地,名为曼噶赖·苏雅,意为“向阳区”。
官名。西汉元朔五年(前124)置,以李沮任之,统兵伐匈奴。两汉为杂号将军,省置无常。三国魏末,司马昭受封晋王后,置以掌宿卫。西晋太康十年(289),立弩营,以为长官,充任皇帝侍卫。初员一人,东晋末桓玄
即“浩罕”。
三国时辽东(治今辽宁辽阳)人,一说益州巴郡(治今重庆北)人,字仲理,一名护。道教帛家道祖师。曾入地肺山(即终南山)师事董奉,得行气服术法。又至西城山石室中视壁三年,从石壁得《三皇天文》、《太清中经》、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代原尚书省二十四司员外郎以掌籍帐。唐代改置为八品下文散官。北宋前期沿置。元丰改制,用为新寄禄官,改从九品,取代旧寄禄官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等。金再置为文散官,以
见“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