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道
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驻保宁府(治今阆中县)。辖保宁、顺庆、潼川三府。参见“川西道”。
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驻保宁府(治今阆中县)。辖保宁、顺庆、潼川三府。参见“川西道”。
官名。唐置,宗正寺太子陵长官,掌守护太子山陵,员一人,从八品下。其下设丞。
古代的一种钢。把表面磨光再用腐蚀剂处理,可见花纹。首见《魏书·西域列传》,为来自波斯之优质钢铁,亦即欧洲人所谓大马士革钢。所用原料据近人研究系产自印度之乌茨钢,由熟铁置坩埚中渗碳炼成,其成份、组织不甚
见“科举”。
金代上自朝廷下至州县都有遇醆之礼。如宰相百官生日及民间娶妇、生子,迎送上差、趋拜州县官之类,以酒果为具,并馈赠币帛、金银、鞍马、珍玩等,主人敬酒于宾客,祝贺祈求,名为“遇醆”,用以结恩释怨。
官署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置,掌制造器甲之事,设提举官。
相传为上古帝王,始为蜡祭(《礼记·郊特牲》及郑玄注)。或说即尧,作“伊祁”或“伊祈”(《易·系辞下》孔颖达疏、《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或说为神农之别称(《礼记·郊特牲》孔颖达疏)。
一作易都护、邑都护、亦都兀惕。突厥语音译。初见于鄂尔浑突厥碑铭。七世纪定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之拔悉蜜部首领及十二、十三世纪高昌回鹘首领皆曾用此号。高昌回鹘亦称其首领所居之城为亦都护城。此号含
官阶名。清乾隆五十 一年(1786)改修武佐郎设,为武职从八品之封赠。
1761—1830清江西萍乡人,字丞牧,号金门。乾隆进士。由翰林官至吏部右侍郎。早岁从彭元瑞游,元瑞尝病欧阳修《新五代史》简略,欲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例作补注,未成而卒。他博采宋人载籍,为之续撰。嘉庆
唐时落第举子借饮酒醉饱以除烦闷,谓之打毷氉。毷氉,烦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