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拯
金曲阜(今属山东)人,字元济。孔子五十世孙,孔璠之子。熙宗皇统二年(1142),除文林郎,袭衍圣公,主管祭祀。后加承直郎。无子,弟揔袭封。
金曲阜(今属山东)人,字元济。孔子五十世孙,孔璠之子。熙宗皇统二年(1142),除文林郎,袭衍圣公,主管祭祀。后加承直郎。无子,弟揔袭封。
礼部尚书的别称。
?—1213金东平府(今山东东平)女真人,即胡沙虎,又名九斤。太子护卫出身,历右副点检、防御使、节度使、知府、招讨使。泰和六年(1206),以统军使从仆散揆攻宋。大安元年(1209),知大兴府事。二年
商周时期的车、马埋葬坑。在建筑基址或墓葬附近埋葬车、马,有时还有殉人,作为祭祀或殉葬用。车、马分别埋的叫车坑、马坑。在殷墟的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及西区孝民屯都发现商代晚期的车马坑。陕西长安、宝鸡,河南洛
梵文Sattva的意译。佛教名词。一般指有情识生命者,故又译“有情”。认为众生根据生前善恶行为有六种轮回转生的趋向,称“六趣”或“六道”,即人、天、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恶神)。
清顺天通州(今属北京)人,字瞻叔。嘉庆进士。任山西和顺知县,改贵州永从知县。好为讨论之学,每得一解,必求其会通,务于诸经之文无所牴牾。著有《考订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义证》、《古今天象考》、《夏小正经
书名。一名《京津拳匪纪略》。清末乔析生编。十二卷。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高涨时,作者旅居天津,日游市街,记录所见所闻。次年春又入京访问义和团事。遂将日记整理,并广采中外报刊、公文、函电等编
西夏石窟题字。在十六个洞窟中有四十七条题记。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书。多为墨书,间有刻划文字。有长篇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清理积沙等项,涉及西夏国名、职官、亲属称谓
官署名。隋大业三年(607)置,隶左、右备身府,与右雄武府各置雄武郎将,领皇帝亲近禁军骁果,以武勇郎将为副贰,有司兵、司骑二局,并置参军事。
科举考试用语。属于考生答卷违式例之一。考生所答试卷,有一定格式。卷面有红线画出的横直格,每页的行数及每行的字数均有规定,如超越行、格随意书写者即为越幅。凡越幅者,即以违式论,试卷贴出,不予录取,旨在防
见“食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