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左右清道副率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右虞候副率置,为左、右清道卫次官,员各二人,从四品上。神龙元年(705)复改为左、右虞候副率,开元初改定为左、右清道率府次官。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至道元年(995)与率府率皆兼太子左、右春坊谒者,主赞引。三年省。元丰改制后为从八品。南宋不置。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右虞候副率置,为左、右清道卫次官,员各二人,从四品上。神龙元年(705)复改为左、右虞候副率,开元初改定为左、右清道率府次官。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至道元年(995)与率府率皆兼太子左、右春坊谒者,主赞引。三年省。元丰改制后为从八品。南宋不置。
1691—1759清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时值清军入新疆平阿睦尔撒纳及大小和卓之乱
方镇名。又名恒冀、镇冀。唐河朔三镇之一。宝应元年(762)为收抚安史余部而设。建中时废,兴元初复置,治恒州(今河北正定)。辖境屡变,久领恒、冀、深、赵四州。约当今河北武强、阜城、枣强以西,平山、井陉、
官署名。唐永泰中始以宦官为内枢密使,不置司局,无视事之厅。僖宗、昭宗时,杨复恭、西门季玄为枢密使,始于堂状后帖黄,指挥公事,专置官署,扩为东、西(上、下)两院,设枢密使两人及承旨、院吏等,全用宦官,出
古音韵学汉语语音三十六个声母的代表字。唐末僧人守温选三十个字做声母。至宋,声韵学者在其基础上增加非、敷、奉、微、床、娘六字母,遂形成三十六字母。郑樵《通志·七音略》赞为使“重轻清浊不失其伦,天地万物之
即“阶”。
?—前627僖一作釐。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659—前627年在位。名申。鲁庄公少子。庄公弟庆父为害鲁国,先后杀子般、闵公两君,惧诛逃往莒国。他被鲁季友从邾迎归鲁国即位。于是赂莒国以求庆父,庆父自杀。
书名。清官修。三百卷,又首卷之一至之三为世宗序、高宗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及修纂官。起自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止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为圣祖玄烨一朝编年体史料长编。雍正元年(1
书名。元法令类编。赵世延撰。以格例条画有关风宪者类集而成,是元仁宗以前有关监察制度的文献汇编。已佚,仅存监察御史马祖常序。
1611—1672明末清初苏州太仓(今属江苏)人,字道威,号刚斋,又号桴亭。明季诸生。少有经世之志,曾从刘宗周问学。明亡,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学宗主程朱,强调“居敬穷理”、“格物致知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右宗卫率置,为太子左、右司御率府长官,员各一人,正四品上。掌东宫兵仗、仪卫之政令。左司御率统诸曹及外府旅贲番上者;右司御率统郊城等三府旅贲番上者。神龙元年(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