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
年号。(1)西汉武帝年号(前100一前97)。凡四年。(2)五代前蜀高祖王建年号(917)。
年号。(1)西汉武帝年号(前100一前97)。凡四年。(2)五代前蜀高祖王建年号(917)。
即“斗门”。
搁置蚕箔、蚕筐之具。《礼记·月令》中称“植”。后世北方称之为“蚕槌”,南方则称“蚕架”。形制大同小异,均有四木为立柱,再有以木、竹、绳等作成之横隔,层次多少不等。
发明于西周时期,至战国时普遍推广。当时大量的青铜容器、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都曾采用此工艺。《诗·秦风·小戎》三次提到的“鋈”字即指此工艺。西汉后主要保留在铜镜工艺中,并沿用至明清。基本操作与镀金相似。
官署名。渤海国置,以大农寺卿为长官。
元杂剧类名。以演述山林草莽豪杰故事为内容。表演北宋梁山起义宋公明、武松、黑旋风等剧目,也属此类。擅长表演绿林杂剧的女演员,有国玉带、天锡秀、平阳奴等。
橑一作轑(《资治通鉴·秦纪一》)。战国赵地。即今山西左权县。《史记·秦始皇本纪》:十一年(前236),“王翦攻阏与、橑阳”,即此。
春秋地名。确址不详,约在今河南温县境。又有在今清丰县东南瓦屋头、尉氏县西南洧川南及滑县东诸说。《左传》隐公八年(前715):“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即此。
即“弃隶缩赞”。
陶瓷名词。宋代重要瓷窑。窑址在河南临汝(今汝州市)。据推测临汝窑场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即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即今称临汝窑。主要烧造青瓷,接近于耀州窑的青瓷。烧瓷始于北宋中叶,盛于北宋后期,延续到金
书名。明茅瑞征撰。八卷。记明代边疆四裔与诸国情况,包括各部落、部族、国家历史沿革,山川地理,风俗民情及其与明交往等。惜明人对海外诸国疆域地理,多不明确,难免以讹传讹。瑞征后任职南京鸿胪寺,接待国内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