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官名。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各监皆置,为地位较低宦官,受役于有权势太监,执行夜间寻查火警、赍送大臣赏赐、收接表笺礼物等各种差使。从六品。后演变为官场中仆人的俗称。②清代随主人外任多年之仆人。
?—1224金女真族人。贞祐二年(1214),由左谏议大夫升御前经历官,随宣宗南迁。兴定二年(1218),由陕西路统军使召为御史中丞。上言应改革会试取人过滥之弊。拜参知政事。四年,权尚书右丞、左副元帅
历(歷)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末杨守敬等编撰。清光绪四年(1878)至宣统三年(1911)间陆续刊行。自春秋、战国、嬴秦历前汉、后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至明,或一
陞)(?—1645明山东德州人,字伊晋,号青墩。万历进士。授知县,历官太常少卿、吏部侍郎等。崇祯七年(1634)附温体仁,擢吏部尚书。十三年改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十五年,因泄漏与清和议事,罢
颂赞佛之乐曲。源于天竺北宗音乐,北周时由龟兹传入。隋时有舞曲名于阗佛曲,唐乐府中有龟兹佛曲、弥勒佛曲、观音佛曲、阿陀弥大师曲等数十种。最初为朝廷太乐署所有,后逐渐流入民间。一般亦称佛寺中僧侣所唱宣讲教
即“秦始皇”。
又作狐爰、狐援,或误为孤狐咺。战国时齐国人。身为贫民,因直言议论齐湣王而被斩于檀衢。引起百姓对湣王不满。事见《战国策·齐策六》。
一作张佖。五代时淮南(治今江苏扬州)人,字子澄。仕南唐,官句容尉。建隆二年(961),上书力陈时弊,有“十急务”之说,后主览书称善而不能用其言。著有《妆楼记》一卷,《全唐文》存文一篇,《全唐诗》存诗一
?—约565北齐河东北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字孝谦。出身寒族,少好文学。初为临漳小史,被县令荐为右仆射崔暹宾客。东魏武定七年(549),暹徙边,乃迁居陈留。梁州刺史刘杀鬼以为兼录事参军。天保五年(55
官名。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首席大臣。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1)设。以亲王、郡王、贝勒特简。率大臣、章京处理外交事务。大事上之,小事则行。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