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前锋营

前锋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天聪八年(1634)以巴牙喇营前哨兵为噶布什贤超哈,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前锋营。其职掌是:常日在紫禁城内外轮流值班守卫;皇帝出巡则警跸宿卫;皇帝阅兵则充列首队,夹护军以列阵。营兵由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调前锋二人组成,分左右两翼,每翼设前锋统领一人领之。下设协理事务前锋参领、前锋侍卫(俱每翼一人)、前锋校、笔帖式(俱每翼二人),掌章奏文移事务;前锋参领(每翼四人)、委署前锋参领(每翼二人)、前锋侍卫(每翼四人)、委署前锋侍卫(每翼二人)、空衔花翎(每翼四人)、前锋校(每翼四十八人)、空衔前锋校(每翼四人)、委补蓝翎长(每翼四人),分掌所辖营众,以备警跸宿卫。

猜你喜欢

  • 级纪抵销

    清代吏部的处罚制度。官员因过失给予降级、罚俸处罚者,准许本人所得加级、纪录抵销。有加级,则抵销其降级。有纪录,则抵销其罚俸。加一级可抵销降一级,兵部所叙军功加一级可抵销降二级。纪录一次可抵销罚俸六月,

  • 南夷校尉

    一作镇蛮校尉、护蛮校尉、护镇蛮校尉。官名。晋太康三年(282),罢宁州,置南夷府。设南夷校尉统兵治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及五十八部夷族,寻增至七郡。南中大姓子弟举秀才、孝廉入官,必经校尉考核选用

  • 礼部则例

    书名。清乾隆时敕撰,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书,一百九十四卷。为礼部工作条例,分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门,门下又分若干细目。规定从皇室到民间的各种礼仪。因不断重修,各版卷目不一。嘉庆十一年(180

  • 经折装

    即“梵夹装”。

  • 太常卿

    官名。两汉至南北朝前期为太常的尊称。南朝梁正式定为官名,为十二卿之一。掌宗庙陵园、祭祀礼乐、天文术数、学校等,领明堂、二庙、太史、太祝、廪牺、太乐、鼓吹、乘黄、北馆、典客馆等令、丞及陵监、国学及协律都

  • 北新城县

    西汉置,城原作成,东汉始作“城”。治今河北徐水县西南。西汉初属涿郡,成帝时改属中山国。东汉还属涿郡。三国魏属范阳郡。西晋属高阳国。后改为新城县。

  • 夏竦

    985—1051北宋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字子乔。以父死国事,授丹阳主簿。景德四年(1007)举贤良方正科,累迁知制诰。天禧初,坐事降知黄州,徙邓、襄州。仁宗即位,徙知寿、安、洪州。洪州(治今江西南

  • 龙舟

    ①皇帝所乘之舟。隋大业元年(605),炀帝乘舟下江都(今江苏扬州)。舟长二百丈,高四十五尺,计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层有百二十房,皆以金玉装饰;下层为内侍所居。船制成龙形或刻有龙纹,因

  • 张庭瑞

    1234—1290元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人,字天表。张庭珍弟。初任宪宗宿卫,从攻四川。世祖中统二年(1261),参议青居(今四川南充南)元帅府事。筑城虎啸山,抗拒宋军。至元七年(1270)

  • 黄伯思

    1079—1118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长睿,别字霄宾,又号云林子。元符进士。历通州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有吏干。天资敏悟,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古器款识,均能辨认是非,遂以古文名家。曾纠正王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