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北宋李觏著。见《直讲李先生文集》。认为“生民之道,食为大”,“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贫者日削,虽有耒耜,谷不可得而食也”。根据当时土地占有的不合理状况,主张“平土”,恢复《周礼》井田制,一夫除宅田
宋国子监的别称。
约1254—1323宋末元初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字贵与,号竹洲。父廷鸾,为宋右丞相。幼受家训,并从朱熹后学曹泾问学。咸淳九年(1273)漕试第一,荫补承事郎。宋亡,隐居不仕,后为慈湖、柯山两书院山
书名。清刘光蕡撰。一卷。主要为《前汉书·艺文志》作考辨与疏释,着重于各家各派学术渊源的条贯,书籍流传的考辨,其内容多为对该书“论”的阐发、考释、纠误等。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附近盛产竹、楠、樟、梨、楮、松等,皆为雕版与造纸的优质原料。南宋书籍刻印业最为发达,与镇南的崇化坊并号“图书之府”(祝穆《方舆胜览》)。世称所刻本为“麻沙本”,销行全国,远及朝鲜、
即“刘禹锡”。
1421—1502明浙江嘉兴人,字荩臣。正统进士,授刑部主事。正统十四年(1449)扈从北征,为瓦刺所俘,羁留敌中饲马,乘隙逃归。天顺七年(1463)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疏通郑、白二渠。灌田七万余顷
书名。南宋魏了翁撰。所谓“古”,指三代旧制;“今”,指秦汉以后。认为旧制大坏于秦汉,尽亡于魏晋,因就《汉书》所纪,随文论辩,企图说明古制。但仅成书一卷,只写了《高帝纪》中皇帝、高祖、太公等二十余条。元
①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史记·滑稽列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②晚清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请愿活
官名。东汉置,领中宫谒者三人,主皇后宫报中章。员一人,秩六百石,以宦官充任,隶大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