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钱
唐懿宗时,采国子祭酒刘允章建议,群臣出资修建学校,称光学钱。宰相纳五万,节度使四万,刺史一万。
唐懿宗时,采国子祭酒刘允章建议,群臣出资修建学校,称光学钱。宰相纳五万,节度使四万,刺史一万。
官署名。隋始置,为太子官署,隶门下坊。初置洗马四人,炀帝时减为二人。唐代沿置,并增文学三人,校书四人,正字二人,掌四库图籍。龙朔二年(662)罢,改名桂坊。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置,设洗马、校书、
管形火器。明初使用。以铜、铁为筒管,后有线眼,管后有长柄。铳管内置火药、铅子之类,以火绳发之。长短不一,一般铳管长一尺余。使用轻便,但临敌不及装药,后多改为多铳集束、一铳多发等制。明后期单眼铳已少造。
官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初置。地位与北军五校尉同,大驾出行时,与五校并行护驾,东晋初沿置,后罢。南朝宋置为东宫三校之一。
1624或1626—1705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原名统。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出家为僧,后还俗,又作道士,居南昌青云谱道院。号八大山人,别号有个山、雪个、人屋、良月、道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治南海、番禺(今广州市)。辖境东至今广东龙门、增城、东莞、深圳,北至清远、佛冈,西至三水、新会、台山,南至海。属江西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府。
烧荒肥田法。《吕氏春秋·上农》:“泽人不敢灰僇”。许维遹集释引王念孙曰:“戮、僇古通。谓斩僇荆棘蒿草,烧为灰烬,可变沼泽为良田。然则不以其时,人不敢为也。”
南朝时出租官牛以助航渡所收之税。埭,即在江河两岸树立转轴,以绠系舟尾,用牛或人推轴,挽之使前。始立牛埭时,尚有“济急利物”之意。而后之监领者,或禁遏别道,或扑船倍价,或舟力已济,而犹责租牛,遂成民病。
清时称今河北宁晋县境内的宁晋泊为北泊。系与其南大陆泽(称南泊)相对而言。参见“宁晋泊”。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章安县置;一说吴大帝置。治今浙江临海市。属临海郡。隋开皇九年(589)属处州,十二年属括州,大业三年(607)属永嘉郡。唐至清历为台州、临海郡、台州路、台州府治。1986年改
唐行两税法后,分夏税、秋粮,税粮名称源于此。元明所征米、麦等实物赋税亦称。元初在中原征税粮和科差。税粮以地、丁为征课对象,收米、粟。灭宋后,江南除秋粮征粟米外,夏税则征木棉、布、绢、丝绵等物;此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