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奥匈通商条约

中奥匈通商条约

亦称《中奥北京条约》。奥匈帝国在英国支持下,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同治八年七月二十六日(1869.9.2),由钦差全权大臣董恂、崇厚与奥匈帝国代表毕慈(Antonvon Petz)签于北京。凡四十五款。主要内容:(1)奥可遣使驻北京和往来中国各处;(2)中国各通商口岸准奥设领事,任奥人贸易、居住、租地建造、雇佣华人、买卖各种书籍;(3)奥国在华商税俱照通例,与列强均等;(4)清方负责保护奥人在华之财货、债权;(5)奥享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随同此约还签订了《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猜你喜欢

  • 圌山

    在今江苏丹徒县东。北滨长江,形势险要,为江防重地。宋在此置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三年(1129)韩世忠驻此,以防金兵由海路进攻浙江。明嘉靖年间,防倭寇侵扰,设重兵于此。

  • 弘治

    明孝宗年号(1488—1505)。凡十八年。

  • 音乐小杂志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日(1906.2.13)在上海创刊。李叔同主编,在日本东京编辑,交上海公益社出版发行。

  • 烧当羌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无弋爰剑的后裔,因部落首领烧当而得名。西汉武帝时,受先零羌排挤,居黄河北大允谷(今青海贵德北)。东汉初,首领滇良会集附落,击败先零羌,夺取大榆谷(今青海贵德一带)沃地,发展农

  • 叶升

    升(昇);?—1392明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元末为庐州佐将,徐达攻庐州,归降。累官府军卫指挥使。洪武三年(1370)进大都督府佥事。后以都指挥使出镇西安。十二年,与都督王弼用兵西番,以功封靖宁侯。

  • 榷场

    宋与辽、西夏、金、元等接境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地点时有变更。辽方在保州及振武军(后降为县)设榷场。金在邻接南宋、西夏、高丽、蒙古等部沿边重镇

  • 网梭船

    亦称网船。明代兵船。定海、临海、象山一带制造。形如织梭,竹桅布帆,吃水七、八寸,仅容二、三人。行驶灵活迅速,遇风涛可移入山麓。供联络、哨探之用。

  • 卢耽

    唐人,字子严,亦字子重。曾任左司郎中、给事中。大中八年(854),预修《文宗实录》。咸通初,为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咸通六年(865),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九年,徙镇西川。十年,南诏入扰,召彭州刺史吴行鲁、

  • 马毓宝

    清末安徽人,字孝先。曾任江西新军五十三标标统。宣统三年(1911)九江新军起义,成立军政府,被推为都督。旋继彭程万为江西都督,1912年1月辞职。1922年授将军府宝威将军。

  • 高阳乡

    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属陈留县。郦食其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见《史记·郦生列传》。东汉末,献帝封著名文学家蔡邕为高阳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