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

官名。骠亦作票。西汉武帝置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秩万石。东汉位比三公,地位尊崇。魏、晋南北朝沿置,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仅作为军府名号,加授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无具体职掌。魏、晋、宋二品,开府者位从公,一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秩二十四班,陈一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北周正八命。隋朝因袭北周府兵制度,改开府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分驻各地,统领府兵,正四品上,分属十二府大将军。炀帝大业三年(607)随府改名鹰扬郎将。唐初复改鹰扬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正四品下,分属十二卫、十二军等。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后,先后改名统军、折冲都尉,诸卫、东宫诸率府亲、勋卫府所置改名中郎将。明朝置为正二品武散官,初授。清朝为散阶称号。初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二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显大夫。


将军名号。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同。东汉光武帝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因王故位在公上。魏晋齐皆有骠骑将。梁杂号将军中有骠骑将军;陈后主以萧摩诃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北魏、北周也置,隋、唐后期为武散官,宋、金、元、明皆为武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宋史·职官九》、《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明史·职官一·兵部》。

猜你喜欢

  • 内国史院大学士

    见“内三院大学士”。

  • 判库部司

    官名。北宋前期置,见“库部司”。

  • 待补生

    南宋候补太学生、国子生、武学生简称。孝宗乾道二年(1166),准许在朝清要官牒送期亲子弟充待补国子生。其后,太学正式实行待补法,各州解试落第人百人取三或取六,留为待补太学生。

  • 册库

    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掌管大学士以下京堂开列请简各衙门题补各缺,查核截取保送翰林开坊,京外各官升转事项入册、销册等事。设经承、掌稿笔帖式以办理事务。

  • 掌盐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掌海盐、池盐、形盐、饴盐等四盐的生产、交易及征税。于每产盐地各设一人以掌之,下设掌盐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外交部甄录委员会

    外交部执行甄录考试的机构。设委员长一人,由外交次长兼任;委员六至八人,均由总长选派。依照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九月三十日公布的《外交官领事官考试甄录规则》的规定,甄录先看毕业论文和译文,合格者再面

  • 右正一

    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一人,正六品。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正六品。依例升迁左正一,缺出由左演法升补。

  • 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

    科举制科之一。五代后周世宗时始设,属于吏治类科目。宋太祖时沿置,不论前资、现任职官或是黄衣草泽之士, 均许应诏对策。

  • 催驱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吏部尚书左选置。

  • 典礼

    官名。周朝设此官,掌管礼制。《礼记·王制》:“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