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把守一门的小官。参看《门者》条。
官署名。元朝置,简称总制院。掌全国释教,兼治吐蕃事务,设于世祖至元元年(1264),以国师八思巴领之。二十五年,改为宣政院。
官名。东魏置。掌邺城宫殿的营建,属营构大将。见《魏书·张熠传》。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天将、朝将的属官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政书。虽有六部之名,实际上仅为办理文书,事务的工作人员。《太平天国伪官执照及伪印清册》中即有永忠天将吏政书、坚忠天将兵政书、刚强朝将礼政书
宋代授予官吏差遣的方式之一,即“辟差”,见该条。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党政军最高指挥者,由国民党总裁充任。见“国防最高委员会”。
郡分职诸曹之一。设有掾与史,见《巴郡太守张纳碑》题名。所谓“比”,《周礼·小司徒》有“三年则大比”之说,郑玄注: “大比谓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比曹所掌当是主管检核民数及财物。其职与户曹相近,可
官名。北魏置,协掌尚书省仪曹事务,隶仪曹尚书。见《魏书·公孙表传》、《游明根传》。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诸房各设二人,比五品敕吏。
官名。明洪武(1368—1398)中于审刑司置,三人,正七品。详见“审刑司左详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