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辽东都司

辽东都司

官署名,亦为政区名。明置,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因元辽阳行省刘益等归降,设置辽东指挥司,以刘益为指挥同知。旋刘益为叛将所杀,复以吴立、张良佐、房暠为辽东卫指挥佥事。其后又在辽东卫之上置定辽都卫,设都指挥使二人。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全国都卫为都指挥使司,于是定辽都卫亦改称辽东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辽东都司治所在辽阳,辖有二十五卫。永乐七年(公元140 9年),又置安乐、自在两州,隶山东布政使司。都司设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各一人,下设经历司(置经历),断事司(置断事)等机构。各卫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各一人,其办事机构亦有经历司、断事司等,所辖有千户所数个,千户所下辖百户所。明初,辽东都司与大宁都司统辖东北全境,其后置奴儿干都司,辽东都司的辖境缩小到东北南部地区。辽东虽未设置行省,然而在都司之外仍设有管理钱粮、司法和监察等机构:管理钱粮方面,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置分守辽海东宁道,属山东布政使司,管理粮储事务,成化十二年 (公元1477年)又于辽东设户部分司,置总理辽东粮储户部郎中一人,驻广宁,专总辽东都司的钱粮事务。管理司法方面,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置分巡辽海东宁道,属山东按察使司,初驻迈阳,后迁置广宁。管理监察事务方面,永乐间有察院的设置,派监察御史一人巡按辽东,驻辽阳,管理农商、学校、边机、狱讼等事务。辽东都司还设有管理军务的官,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等。

猜你喜欢

  • 宝钞司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管理、监工无定员。掌造宫中所用粗细草纸。官署名,明朝置,掌造粗细纸。其官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管理、监工无固定人数。见《续文献通考·职官·内侍省》

  • 副都

    武官名。金代在武卫军副都指挥之下设副都一人,为武卫军都指挥使的佐官。见“武卫军都指挥使司”。

  • 内三院大学士

    官名。清朝内三院之长官。崇德元年(1636)五月仿明制设。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各一人,内秘书院二人。分掌各院事。是为清置大学士之始。入关后,各院分置满、汉大学士。顺治二年(1645),翰林院并入内三院,

  • 道试

    北洋政府于民国四、五年(公元1915~1916年)间实行学绩试验,于各道设“道试”,京兆属县试与道试相同。道试在道尹所在地举行,每二年一次。道区内中学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相当资者均可应试。设典试官一人

  • 令状

    见“职令状”。

  • 做官。《左传·闵公元年》:“毕万筮仕于晋。”《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 仪仗使

    官名。宋朝大礼五使之一,以御史中丞、枢密直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或翰林学士充任,掌皇帝亲行祭祀及举行大礼之有关仪仗事宜。官名。宋代于举行南郊等大礼时权置,常由御史中丞充任,事毕罢。

  • 羁縻卫所

    官署名。明朝专指少数民族地区归附地区所置的卫所,包括都司。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 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并赐给敕书印记。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少数民族首领为其世袭长官,称都

  • 南郊祭器库监

    官名。北宋少府监置,员二人,掌祠祭所用器服等物。

  • 缙绅

    泛指做官的,或退职的官员。缙绅,原意是红色的带子,用来挿“笏”。“笏”是古代群臣朝见时手中所持的窄长板,称手板、或笏板,用来记事或比画;有玉质的,有象牙的,也有用竹做的。因为只有做官的人才有缙绅,故用